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見習記者 楊佳琪
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山東各大景區持續火爆,來自省內外的游客們齊聚,共同欣賞大美山東的風光,體驗好客山東的風土人情。
“好客山東,大美臨沂,不虛此行!”來自上海的游客李曉不禁感嘆,“我假期第一站就來到了沂蒙山銀座天蒙山景區,爬蒙山、唱沂蒙山小調、體驗高空森林玻璃漂流項目,短短一天的旅程豐富多彩。”
同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泰山景區也是人山人海,假期前五天(9月29日至10月3日)夜間時段的門票預約已滿。剛剛放假的大學生王能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登上泰山主峰時,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經濟導報記者梳理發現,包括泰山景區、沂蒙山旅游區在內,山東共有5A級旅游景區14家。隨著文旅深度融合,各地大力豐富文化旅游產品供給,山東多元文旅新場景持續點燃出游熱情。
那么,文旅企業如何做強?山東景區怎樣持續出圈?經濟導報記者以沂蒙山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沂蒙山銀座天蒙旅游區(下稱“天蒙景區”)為例,探究景區背后的商業密碼。

景區項目不斷創新
乘坐著穿越山嶺的紅色山口列車,車窗外山水畫般的風景似林海行舟,自由、暢快,山野美景如影隨行……這是天蒙景區建設的山東首個、亞洲最長紅色山口列車項目,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出。

“‘坐著火車到山頂’,紅色山口列車項目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全套機電設備從瑞士格拉文達—多貝瑪亞集團引進,單向客運量每小時1668人,每個車廂可乘坐160人,線路斜長1835.5米。”據山東文旅景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東文景投”)工作人員介紹,列車軌道沿山勢而建,游客乘坐紅色山口列車,在森林中漫步穿梭、順山疾馳,可以從不同方位和角度飽覽天蒙山的壯闊風景。
前來游覽的南昌游客鄧先生感嘆,“第一次到這里,我們感覺很震撼。”鄧先生也是短視頻愛好者,邊說邊用手機記錄看見的美景。
景區項目更新,業態不斷納新。與此同時,天蒙景區緊跟文旅市場風口,精準把握“露營網紅經濟”的熱點,引入合作產學研孵化項目、打造山東手造進景區項目。其中,房車露營地項目已打造成為臨沂市十大“網紅打卡露營地”之一。

據山東文景投介紹,天蒙公司與魯東大學農學院共同合作的產學研孵化項目林下經濟蘑菇種植示范項目將帶動景區周邊村鎮蘑菇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助力鄉村振興,并依托沂蒙山小調展覽館精心打造了沂蒙手造館,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雙創”工作。
創意驅動營銷
好的文旅項目是景區發展的基礎,豐富創意的活動是不斷吸引游客、維持景區活躍度的重要法寶。
天蒙景區以創意驅動營銷,不斷加強活動引領、有節借勢、無節造節。先后創新舉辦開山節、伏羊節、板栗節等創意活動,首創沂蒙山小調音樂節并連續舉行八屆,持續擴大了沂蒙山小調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山東文景投介紹,去年天蒙景區舉辦了2022中國沂蒙山小調音樂節暨天蒙高山星空夜游季活動,將山岳景區里的紅色、音樂、夜游等元素融合,大大提高了天蒙景區對游客的吸引力,該活動也成功入選了2022年度“好客山東·鄉村好時節”優秀案例年度主題活動名單。
今年三八婦女節前,天蒙景區在紅色山口列車項目基礎上,利用節慶打造浪漫主題活動。2023年舉辦的天蒙花漾季活動榮獲ADMEN國際大獎創意傳播類·實戰金案獎。

高水平“引進來”,高質量“走出去”。天蒙景區多次深入走訪其他景區進行交流,共同謀劃創新,促進景區間互聯互通,做大做強景區“旅游+”新業態,加速旅游資源、產品整合,加快旅游服務提升的步伐,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
“網紅”變“長紅”
包括沂蒙山旅游區在內,山東共有14家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分別是泰山景區、嶗山景區、劉公島景區、龍口南山景區、臺兒莊古城景區、天下第一泉景區、沂蒙山旅游區、蓬萊閣旅游區(三仙山-八仙過海)、曲阜故城(三孔)旅游區、青州古城旅游區、華夏城旅游景區、黃河口生態旅歐區、螢火蟲水洞•地下大峽谷旅游區和微山湖旅游區。其中,微山湖旅游區于2022年7月成功晉級國家5A級旅游景區。
由“網紅”變“長紅”,好客山東持續出圈。經濟導報記者觀察到,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山東各城市、各大景區持續吸引省外甚至國際游客的目光。同樣以活動帶動消費活力的還有濟南文旅發展集團。

今年以來,多場演唱會相繼在濟南文旅集團旗下的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辦。演唱會帶動衣、食、住、行等十幾個行業的產業消費,不僅拉動消費,還促進夜經濟的發展。有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今年奧體中心舉辦演唱會期間,約接待15萬歌迷,其中10萬余人來自濟南以外,奧體中心附近的公眾用車需求環比增長630%,周邊5公里半徑大小酒店一房難求。
此外,濟南奧體中心承接著山東泰山隊的主場比賽,每場賽事均吸引大量濟南周邊城市球迷到場。在豐富的旅游產品吸引下,大量球隊球迷轉為濟南游客,白天逛景點、品泉水,晚上觀賽、欣賞濟南夜景。據了解,濟南文旅集團積極探索打造濟南“文藝+文化+文旅”品牌IP,挖掘傳播特色文化和城市名片。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山東大學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表示,“‘網紅’也罷,‘長紅’也罷,超然樓亮燈等出圈和當下年輕人的消費偏好是‘同頻共振’的,所以說有一個比較長的市場效應和社會效應。城市形象更具親民性,城市品位也在逐漸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