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近來,珍珠價格節節攀升,一路“狂飆”,部分珍珠的漲幅甚至高達40%至50%。網上也出現了“比黃金漲勢猛、買黃金不如買珍珠”“手慢搶不到”等評論。
經濟導報記者走訪山東多家珠寶城及珠寶商發現,商家柜臺中展示的珍珠產品在不斷推陳出新,以迎合市場需求。珍珠消費吸引了諸多年輕消費群體,成為今年珠寶類目消費的新風口。
消費風口變化大
10月11日,在位于山東國際珠寶交易中心二樓的玨妙坊,柜臺內展示的精品淡水珠、澳洲白珠、大溪地黑珍珠等珍珠類珠寶吸引了諸多年輕人前來購買。

“今年珠寶市場的消費風口直指珍珠和黃金,我們從源頭進貨就明顯感覺到了珍珠價格的增長。”山東省珠寶商會副會長、玨妙坊創始人朱靜一邊展示不同品類的珍珠,一邊為經濟導報記者介紹,珍珠珠寶類價格看漲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消費群體的變化,消費群體從以往的中老年群體擴大到年輕群體。可以看到目前很多珍珠制品的設計都在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尤其是利用短視頻、新媒體等平臺中以珍珠元素引起很多的話題,年輕消費者把珠寶類目作為購買珠寶的入門產品;第二就是供給需求,以無核珍珠為例,尤其是較為珍貴的大溪地黑珍珠、澳白等,一顆精美的珍珠要4至8年才能形成,近幾年出現了養殖減產、人工費增加等多個問題,傳導到消費終端就會影響價格,讓珍珠產品更顯珍貴;第三個原因是珍珠珠寶本身的特性決定,因為人工培育鉆石的沖擊,在過去一年中,有證書的鉆石價格下跌了35%到40%,受國際局勢影響,黃金價格也很難預估,但適合日常佩戴的珍珠價格此前沒有經歷過大起大落,購買珍珠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值,也成為高品質的象征。”

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主要數據來看,金銀珠寶類在此期間的零售總額為1689億元,同比增長17.5%。除了黃金大賣之外,珍珠和彩色寶石等品類貢獻巨大。珍珠行業目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市場前景廣闊。
“年輕顧客群體來消費主要看款式,基本上消費價格在5000元到1萬元的區間,很多80后、90后消費者會一次性購買近萬元的珍珠飾品。中老年客戶要看珍珠本身的品質,比如Keshi野生無核珍珠他們要看具體的厚度、光澤度,三至五萬元的天然進口海水珠是主要的購買方向。”朱靜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在全球珍珠市場,產自日本的阿古屋珍珠(Akoya)、大溪地珍珠、澳洲白珠等都是極具代表性的高品質海水珍珠,隨著國內人工培育淡水珍珠的品質不斷提升,浙江諸暨和深圳是高端珍珠制品的源頭,如今均可以產出與阿古屋珍珠品質相媲美的淡水珍珠,國產高品質淡水珍珠也成為了珍珠消費者的新選擇。
線上主打“平替”產品
近年來,珍珠開蚌直播成為了一種熱門的銷售方式。商家會在直播中展示開蚌過程,讓消費者看到珍珠在蚌殼內的驚艷瞬間。“抖快淘””等電商直播的興起,將曾經“高高在上”的珍珠飾品變得俞加大眾化,這讓很多從來不了解珍珠的消費者有了接觸珍珠的機會
“我就是在刷抖音的時候從‘開蚌’入坑的,2021年至今已經購買了將近一萬多元的珍珠飾品。”來自濟南的白領孫瑤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近期女性熱議的電影《消失的她》等,女性角色佩戴的首飾中,珍珠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周圍很多女性朋友都在紛紛入手珍珠。

據了解,浙江省諸暨市的山下湖鎮是當今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產銷基地。諸暨市官方數據顯示,這座不到50平方千米的華東小鎮出產了全國80%、全球超過70%的淡水珍珠,2022年諸暨珍珠產品銷售額超過400億元,而這其中直播電商也是推動銷售的利器。
在諸暨拿貨的一位濟南珠寶老板王盼盼透露,諸暨整個珍珠市場基地,一晚上發幾萬件到10萬件貨很正常,遇到情人節、過年、七夕等節日,更是24小時不間斷直播,發貨員都忙得沒有時間吃飯。
“現在的珍珠飾品造型獨特、設計時尚,不論是搭配端莊的裙子,還是休閑的T恤,都毫無違和感。而且珍珠的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無論有多少預算,都能選到心儀的那一款。”王盼盼認為,新的消費需求激發新的供給,珍珠飾品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細分化的趨勢,淘寶上涌現出巴洛克、拼接鑲嵌珍珠等新風格,以及小米珠、baby珠等新細分市場。
“我們目前主要是線下,做朋友圈和口碑,走量、走低價競爭的形式很難和源頭批發商PK。”王盼盼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對比來講,一條鍍金的淡水珠項鏈直播間賣到599元,實體店做活動至少也要899元。但是直播間賣到5000元左右的珍珠飾品,拿到線下卻很難保證高品質。王盼盼表示,直播間產品折射出珍珠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尤其是很難憑借介紹了解到真正的貨源,很多消費者買到手發現并非是展示的“那一條”,這是目前直播間銷售的現狀。
經濟導報記者隨后走訪了山東多家珠寶商城發現,有不少銷售商和代理商采取線上與線下的模式進行銷售,由于山東消費者更注重質量和保值,因此線下銷售還是主流。
不要抱有“撿漏”心態
“目前很多前來鑒定的消費者,遇到了很多質量問題,比如珍珠出現了掉皮、漏核、二次拋光等情況,遭遇‘買家秀和賣家秀’等,我們建議一方面商家要規范化發展,另一方面消費者要學習一定的珠寶類常識,學會做有價值的投資。”10月11日,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山東局測試中心室主任那寶成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在珍珠行業消費的新風口,商家要建立起與消費者的信任感,增強與消費者的粘性,這其中就要“避坑”,要讓市場和消費者真正能看到優質好品,逐步培養起新一代的消費群體。
珍珠市場已經成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多元化產業,結合“好品山東”,朱靜提出,在單純市場化的飾品銷售基礎上,也可以將珍珠飾品注入齊魯文化,這會進一步提升珍珠飾品的溢價能力。“消費者越來越具有品牌意識,具有較高知名度和良好口碑的品牌能夠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和選擇,并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因此,山東的珠寶商或者珠寶品牌需要將品牌建設作為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行業人士表示,珍珠產品的差異化讓其進入到代購選品中,皮光、瑕疵都會使同品種、同尺寸珍珠產生不同的價格,這給了代購可挑選操作的空間,也造成貨品質量差別。長遠看,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價格,所有銷售形式都有待時間跟市場的檢驗。
“消費者不應抱有‘撿漏’的心態,可以針對經典款、保值款進行購買,尤其是在購買前要查閱相關資質和證書。”那寶成表示,相比于鉆石成體系且運行多年的鑒定標準和定價邏輯,珍珠和寶石目前處于供需影響價格的階段,購買前需要詳細了解產品情況和對應的鑒定標準,同時警惕“炒客”的推波助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