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見習記者 李淑楠 東營報道
快遞物流、電商直播、平臺經濟等新興業態的出現,可以帶動地區經濟增長、拉動就業,為社會發展帶來產業價值,與此同時,也會給社會治理帶來新的挑戰。作為省級電商直播基地——東營市河口區六合街道城東現代電商物流園,運營以來就面臨著社會治理方面的諸多難題。如何解開這一難題?六合街道從“六合一體”新業態聚集區社會治理共同體項目破題。

六合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員、政協聯絡室主任劉倩表示,“運營一年以來,新業態經濟迅速聚集,新就業群體迅速增長,新服務訴求不斷產生。”為應對治理難題,六合街道做了多方面有益探索,創新實施了“六合一體”新業態聚集區社會治理共同體項目。
直播基地“別有洞天”
9月26日,經濟導報記者一行來到河口區六合街道城東現代電商物流園,實地探訪新業態聚集區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劉倩介紹,該物流園占地170畝,園區總建筑面積6.6萬平方米,投資2.1億元,設有直播基地、快遞、物流倉儲三大功能區,入駐商戶200余家,從業人員1000余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新業態聚集區。
“園區總投資2.1億元,具體來說,就是我們用2500萬元的政府資金,撬動了1.85億元的社會資本,實現了村集體、村民、企業和政府的多方共贏。”劉倩說。
這里是消費者的“天堂”,進口零食、化妝品等一應俱全,且價格十分“美麗”。這里還是創業者的聚集地,為創業者們提供了更多機會和服務。一位入駐的直播帶貨店主一邊認真做著手工飾品,一邊直播;一位從小熱愛動漫的年輕店主現場展示了自己收藏并出售的動漫人物卡片;一位賣衣服的年輕母親已經是兩個實體店的店長了……一間間直播間,是創意的土壤,也是創客們夢想的舞臺。
這一電商直播基地,按照“平臺賦能+基地實訓+政企服務”的模式,引入了行業龍頭企業——山東易谷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入駐企業32家、合作本地百萬級達人、主播340名,服務粉絲總量3000萬,1-8月份商品交易總額(GMV)突破2.4億元。截至目前,孵化自營品牌23個,孵化成功率100%。


(東營市河口區六合街道城東現代電商物流園內電商直播間實景)
打造新業態聚集區
在新業態聚集區,活力與壓力、機遇與難題并存。六合街道創新社會治理,實施“黨建引領·一體六合”新業態聚集區社會治理共同體項目。即,在黨建引領下,依托快遞物流、電商直播、平臺經濟等新興業態,成立聚集區綜合黨委,建立專屬網格工作委員會,推行“黨建引領、專屬網格工委推動、整體聯動”的社會治理模式,構建一個“新業態聚集區社會治理共同體”;實施以黨建領合、力量匯合、資源整合、信用聚合、部門聯合、破圈融合為主要內容的“六合工程”,通過健全機構、完善機制、下沉力量、配強人員、整合資源,實現“園區搭臺、部門共建、商戶自治”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近期,東營市農村商業銀行將為園區商戶集體授信5000萬元。目前,園區與東營農村商業銀行、東營銀行、郵政儲蓄、中國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合作,累計發放鄉村好青年貸、青年信E貸等貸款1000萬元。像這樣讓新業態商戶“入了心”的實事兒,在園區還有很多。
園區先是成立了聚集區綜合黨委,下設園區運營、電商直播和快遞物流倉儲3個黨支部;成立由重點企業負責人、職工代表、群團組織負責人組成的專屬網格工作委員會,專屬網格工作委員會與綜合黨委交叉任職;成立園區管理辦公室,同時,針對聚集區內勞動權益保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街道與區司法局簽署合作協議,在聚集區成立了全區首個新業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為新業態企業、新就業群體提供法律咨詢、人民調解、公證等法律服務。
為了讓新業態落地生根,聚集區搭建起全周期服務鏈。通過大走訪、大調研,形成了資源、需求、服務“三項清單”,為新業態群體提供全周期服務,統籌起了多方資源和各級政策資金。
從實出發 降本增效
“在我們的園區,既有電商直播,又有快遞、倉儲、物流,還有跨境電商,多業態互融互促,幫助我們實現了從想干事到干成事的飛躍。”劉倩表示。
據介紹,園區開辦之初,快遞物流費用高一直是園區服務的痛點、難點。在綜合黨委和網格專屬工作委員會的推動下,園區匯聚分析直播電商企業的發單數量、商品平均重量、收貨熱門地區等數據,多次碰頭協商,為雙方爭取最大實惠,實現了降本增效。
作為東營市首家投入運營的快遞共同配送中心,園區已入駐EMS、京東、圓通等16家快遞物流企業,“快遞進村”穩定達標率100%,日包裹處理量同比增幅33%,寄件時效則縮短1天。
以中通快遞為例,劉倩給經濟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的小件寄件價格從園區開辦之初的4元錢,降至了現在的1.8元錢,按照每天5000件左右的小件發件量,折算下來全年可節約成本400萬元,推動全區物流產業鏈成本下降50%。”
“同時,在我們園區的直接影響下,全市發件價格也在下降,真正讓商家、平臺、消費者都獲得了實惠。”劉倩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從“保平安”到“創平安”
城東現代電商物流園,物流、信息流、人才流匯聚,讓社會治理呈現出復雜性。六合街道主動創新,從“保平安”到“創平安”,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的“靠前發力”。
在園區治理方面,推行“吹哨報到”制度,深化網格“雙報到”,推動“三官”、執法力量、職能站所下沉,及時發現網格內“吹哨”事項,能現場辦理就現場辦理;需要協調區級部門單位響應“報到”的,上傳至“鄉呼縣應”平臺,由區網格中心及時交辦處置;實行首問負責制,誰發現問題、誰跟蹤落實,確保“吹哨報到”落到實處。
“建立了每月9日協商議事制度,邀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走進園區,聯合執法、應急、市場監管等單位定期執法檢查,解決了路口信號燈、充電樁、停車位等民生事項200余件。”劉倩表示。
此外,六合街道不斷深化“e路網格”社會治理品牌內涵和外延,35名新就業群體、電商主播化身“兼職網格員”,發現報送基層治理各類問題230余項,變“服務對象”為“基層力量”。
數據顯示,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平安東營指數”指標大幅好轉,新業態聚集區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9件,及時處結率、調處成功率均達100%,答復滿意率100%,治安警情數同比下降80%,實現了由“被動保平安”向“主動創平安”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