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又是一年重陽節。據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銀發經濟課題組此前預測,在人均消費水平中等增長速度背景下,2050年我國“銀發經濟”規模為49.9萬億元,占總消費比重的35.1%,占GDP比重的12.5%。
今年7月,教培業巨頭新東方提出進軍文旅領域,主要面向中老年群體,提供高品質文旅服務。老年人這一旅游消費群體引發業界關注。
從趨勢化、產業化角度,如何應對老齡化問題?隨著“銀發經濟”崛起,山東在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的愿景下,機遇何在?
精神文化消費受追捧
“我們服務的活力老人有這樣一些特征:更愿意為優質的服務體驗與產品付費,期望獲得新知識與人文深度體驗,實現自我價值乃至‘人生圓夢’,注重社交,喜歡呼朋引伴,更期待專業服務的平臺。”2020年成立于濟南的山東心智青教育咨詢有限公司(下稱“心智青”),是一家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文娛服務的中老年興趣社交一站式服務平臺,心智青創始人、董事長謝斐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在他們的學員中,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呈現出愛好廣泛、追求新潮、網購活躍、懂養生、愛旅游的新面貌。

“老年教育只是老年文娛里的一個板塊。如果老年教育是‘1’,老年文娛就是‘10’。我們通過做老年教育找到這些有消費能力的活力老人,然后再去做老年文娛,全方位服務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謝斐表示,數據顯示,2023年山東省將迎來史上最大退休潮,退休人口達244萬人。一下子涌入如此多的退休人員,對社會、對老齡化相關行業和產業是一場大考,更是市場機遇。
以旅游為例,剛剛過去的暑期,銀發族的身影活躍在各大景區、青山綠水間,旅居康養受到眾多老年人歡迎。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測算,到“十四五”末,我國出游率較高、旅游消費較多的低齡健康老年人將超過1億人,老年旅游收入有望超過萬億元。
山東省啟明星旅游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沙子田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有錢有閑”的特殊人群,中老年出游不受節假日和淡旺季影響,在老齡產業中,旅游產業是唯一一個過萬億的市場,涉及康養旅居、老年定制游、老年時尚旅游等多個賽道,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中國旅游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老年旅居康養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康養旅游人數已達6750萬人次,老年旅游從福利事業轉向旅游產業。
產品與服務供需難滿足
從老年市場“掘金”角度看,現階段正大步向上市邁進且獲得多輪融資的多是與養老相關的泛科技企業,如外置骨骼、醫療器械、輔助AI機器人等。
老年行業商業創新資訊平臺AgeClub統計顯示,2023上半年,老年市場相關融資事件總計25件,其中醫療及健康管理、康復護理及輔具、養老照護服務三大類別總計19件,占比76%。
謝斐告訴經濟導報記者,針對50-65歲的人群,心智青可以提供舞體、器樂、綜合三大類課程,自主研發了10余種適老化教案、教材。此外,心智青還與國內多家旅游基地戰略合作,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慢生活研學旅游、有老師參與的多彩文化游學活動;并與專業演出團隊組織每年藝術節、城市邀請賽、全國藝術大賽、中老年時裝大賽等,從自身出發解決老年群體需求尚未獲得充分滿足的供需問題。

“一線城市的養老供給比其他城市多且完善,問題是做不到全方位的服務,需要市場化服務加持。目前,公司在全國有270余家校區,北上廣校區運行得不錯,足以說明市場需求之大。”謝斐表示,有市場就有競爭,明顯感覺今年的行業競爭多了起來,以往做教育培訓的機構也在轉型老年教育,更多的商家將觸角伸到“泛養老”的領域。
銀發消費需求急速升溫,市場主體爭相入局,家裝、家居、家電企業紛紛試水,京東、天貓等平臺公司也試圖以較大的影響力分一杯羹。其中,京東更是打出“低價適老產品”的牌。此外,阿里方面在2022年年中成立了適老產業部門,整合適老化商品供給的品牌商家,引進國內外各大家裝家居品牌,每年“6·18”及“雙11”期間均上線適老化家居專區。
有養老機構負責人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此前他們的新院區想引進智能翻身床,試過多家企業的產品,都不太滿意,“我們希望用上好的、性價比相對高的高科技產品。”
沃博聯集團亞太區總裁鐘立表示,中國人口的老齡化需求越來越多的同時,怎樣用低成本來滿足老齡化人口對養老的需求很關鍵。
山東省老年產業協會會長白玉光舉例說,老年人常用的成人紙尿褲,對吸水層厚度、吸附效果、除臭等要求與嬰幼兒紙尿褲差別明顯,但市面上一些產品簡單照搬嬰幼兒紙尿褲,并未考慮老年人群體的實際需求。目前老年用品市場不僅存在難買,也存在“難賣”的問題,導致老年用品滲透率不高,需要提高優質老年用品的供給。
聚力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8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推動銀發經濟發展座談會。會議指出,老齡化是我國未來一段時期的基本國情,銀發市場迎來廣闊空間。近期,工信部發布了《2023年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推廣包括老年服裝服飾、養老照護產品、日用輔助產品、健康促進產品、適老化家居產品等263種產品,其中不乏柔性翻身智能床、智能跌倒防護服等切中機構和消費者“痛點”的產品。

為推動“銀發產業”發展,山東將醫養健康產業納入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
“政府在提供優惠政策的同時,如何扶持和整合這些分散的養老服務至關重要。目前現有的養老服務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需要社會組織介入,制定規范和標準。其實各級政府都在開展一些養老服務,下一步的關鍵是針對這些養老服務進行清單化管理,并建立退出機制,真正搭建有序的體系,確保服務的連貫性、一致性。”白玉光表示,小到老年人的鞋子,大到涉老建筑,各種涉老產品和服務應建立起完善的標準體系,確保市場健康發展。可從市場相對成熟的產品入手,加快制定及修訂一批關鍵急需的產品和技術標準。
在尊老敬老得到越來越多價值認同的當下,老年人得到更多“溫柔相待”,建立老年友好型社會刻不容緩。
“‘影響一位長者,改變一個家庭,幸福整個民族 ’,這是心智青的企業使命。”謝斐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樹立和培育積極老齡觀,以積極的態度、積極的政策、積極的行動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個成熟社會應有的姿態。在 “老有所安”“老有所養”的基礎上,讓更多民營企業和機構參與到養老產業中,老年人的生活圖景才能變得多姿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