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按照謀劃三年、展望五年的時間安排做了戰略部署。
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實現批量生產,在特種、制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示范應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和手段。培育2-3家有全球影響力的生態型企業和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打造2-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孕育開拓一批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指導意見》部署了五方面任務:在關鍵技術突破方面,打造人形機器人“大腦”和“小腦”、突破“肢體”關鍵技術、健全技術創新體系;在產品培育方面,打造整機產品、夯實基礎部組件、推動軟件創新;在場景拓展方面,服務特種領域需求、打造制造業典型場景、加快民生及重點行業推廣;在生態營造方面,培育優質企業、完善創新載體和開源環境、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在支撐能力方面,健全產業標準體系、提升檢驗檢測和中試驗證能力、加強安全治理能力。
技術攻關、重點產品培育、應用拓展三管齊下
《指導意見》還結合任務安排,設立關鍵技術攻關、重點產品和部組件攻關、拓展場景應用三個專欄,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在關鍵技術方面,《指導意見》提出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為引領,在機器人已有成熟技術基礎上,重點在人形機器人“大腦”和“小腦”、“肢體”關鍵技術、技術創新體系等領域取得突破;在培育重點產品方面,《指導意見》要求,將打造整機產品、夯實基礎部組件、推動軟件創新作為主要發力方向;在拓展應用方面,《指導意見》從特種領域、制造業典型場景、民生及重點行業三類方向提出意見措施。
多家上市公司已布局
對于人形機器人,《指導意見》的表述是: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是未來產業的新賽道。
目前,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前期已有一定基礎,但在關鍵基礎部件、操作系統、整機產品、領軍企業和產業生態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弱項,需要加強政策引導,集聚資源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
“《指導意見》發布得非常及時,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一位人形機器人公司的負責人接受采訪表示,“就像手機從‘功能機’向‘智能機’的升級一樣,人形機器人有望走進千家萬戶,真正改變大眾生活。我們也將堅持開源、開放、共享理念,加速中國機器人市場走向成熟。”
拓邦股份在互動平臺上表示,人形機器人屬于公司產品應用下游,公司的控制器和算法、空心杯電機、伺服驅動等產品在該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機會,公司會積極推進相關產品技術創新及行業應用。
金力永磁表示,公司一直十分關注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已在機器人及工業伺服電機領域深耕多年,具有深厚的技術積累,以及優質的客戶資源,公司亦有信心把握未來市場機遇。
博實股份表示,公司配備的先期團隊,已進入相關合作研發項目,開始工作。(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