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11月10日,2023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暨第二屆中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大會,在湖北武漢召開。大會將搭建展示交流平臺,促進整零對接、政企對接,助力供應鏈轉型升級提速。
汽車行業是一根鏈條,一根從研發、生產、供應、銷售,一直到服務的全生命周期的產業鏈條,這根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能產生大量價值、吸附大量就業,其經濟規模大、涉及范圍廣、對國民經濟具有很強帶動作用。
鮮為人知的是,在改革開放后,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經歷了一個“連點成線”的過程:1983年4月,我國生產的第一輛桑塔納轎車,其國產化率只有區區2.7%;而到了1993年,桑塔納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了80.47%。國產化率的提升,帶來的并不只是價格的降低:因為當時全國有132個廠商為桑塔納供貨,中國最早的汽車供應鏈條就這么搭建起來了。
上述案例生動地說明,汽車產業絕不是整車組裝的“點”,而是通過零部件供應鏈條,連成的一條條“線”;而這一條條“線”又植根于供應商的本土化,與國民經濟深度聯動,形成了托起我國工業發展的基本“面”。
值得注意的是,扎根本土的供應鏈條非但沒有成為發展汽車產業的拖累,反而成就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全球化布局:2023年,特斯拉上海工廠供應鏈本地化率超過95%,僅簽約的本土一級供應商就有約360家,特斯拉還把其中約60家佼佼者帶到了國際市場,成為國際認可的零部件供應商。
如果放眼全球,汽車供應鏈正在形成中美歐新三角格局,而憑借現階段全球約70%電池產能,以及較完備的電動化供應鏈,中國大概率會成為全球汽車供應鏈中心。如何才能讓中國的汽車供應鏈為全球汽車產業做貢獻,并且提振整個中國的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顯而易見,扎根本土、布局海外,才是最優的發展方向。
讓人欣慰的是,本屆大會的一個宗旨,便是搭建展示交流平臺,促進整零對接、政企對接,讓一個個供應商扎根本土,助力供應鏈轉型升級提速,讓汽車供應鏈成為深化中國與世界關系的紐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