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23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在滬開幕,這也是上交所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相關精神的又一重要舉措。
近期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大會上致辭時表示,證監會將認真落實好這些要求,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加快打造一支強大的內資投資者隊伍,形成內資、外資競相投資的良好局面。
中國市場投資前景依然廣闊
“今年是中國推出注冊制試點的第五年,也是全面實行注冊制的第一年。”方星海介紹,試點注冊制以來,A股上市公司數量由3500余家增至目前的5300多家,總市值近80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位。
規模與質量齊頭并進。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6萬億元,同比增長1.5%。第三季度,上市公司盈利狀況邊際改善,凈利潤同比增速轉正。
在上交所理事長邱勇看來,上市公司三季報顯示公司業績不斷改善,制造業、民生消費等多個行業盈利企穩回升,彰顯了中國經濟巨大的韌性和潛力。當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的潛力仍然較大,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不斷鞏固,中國市場的投資前景依然廣闊。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本次大會上,無論是深耕中國多年、還是新進中國市場的國際投資機構,都紛紛表示長期看好中國資本市場,對中國著力推進金融市場高水平開放表示支持,認為中國宏觀經濟正逐步改善,市場估值也處于較低水平,再加之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這些因素都將為提振投資者信心帶來持續動力。
“上市公司基本面是投資決策中最重要的因素。”方星海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把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從5.2%調高到5.4%,隨著我國積極財政政策的不斷落地,中國上市公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還將增強。
對國際投資者吸引力持續增強
近年來,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穩步推進,在積極吸引境外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同時,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多機遇。
以滬市為例,目前,滬市外資持股、交易占比分別為4%、13%,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持續增強。
“我們期待與各方攜手并進,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持續加強優質金融服務,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更好助力高質量發展。”邱勇說,歡迎各國投資者繼續深耕中國市場、投資中國市場,共同建設開放包容高效的市場生態,共同分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紅利。
方星海表示,放眼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與進一步穩健發展將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外資是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歡迎外資擴大在華投資的同時,我們認為對于中國這么大的一個資本市場,內資總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我們將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加快打造一支強大的內資投資者隊伍,形成內資、外資競相投資的良好局面。”
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
今年是上交所連續第五年舉辦國際投資者大會。作為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的標志性品牌活動,上交所國際投資者大會舉辦以來,充分發揮促進交流、開放合作、路演推介和成果展現的橋梁角色,為國際投資者近距離感受中國經濟發展、挖掘市場投資價值提供了有效渠道。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上交所近年來不斷深入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不斷增強市場功能、激發市場活力,為國際投資者投資提供便利條件、優良生態和多樣化選擇。
首先,滬市公司展現配置價值,前三季度滬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38.4萬億元、凈利潤3.5萬億元,整體經營業績保持穩定;現金分紅、投資回報保持較高水平。
其次,滬市投資產品創新不斷,權益類ETF產品數量及規模快速增長,指數體系持續豐富,科創50ETF期權平穩上線,境內外投資者可投資工具更加多元。同時,滬市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保險、社保和企業年金的持股占比不斷提升,國際投資者參與度穩步提升,長期投資者隊伍穩步擴大。
最后,滬市持續推進高水平開放,不斷優化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豐富跨境投資產品,持續提升國際投資者服務質效。今年,上交所先后派團赴全球多地推介,組織國際投資者走進滬市公司、債券市場等,做好政策溝通交流,講好中國故事。
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將著力打造便利友好的跨境投融資環境,更好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來源: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