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臨近年底,基金的“降費潮”又拉開了大幕。
近日,明亞基金公告稱,自11月13日起在公司直銷柜臺和網上交易系統申購明亞久安90天持有期債券A時,申購(含定期定額投資)費率為0。而此前交銀施羅德基金發布公告稱,自11月9日起,調整交銀施羅德天利寶貨幣市場基金C類基金份額的銷售服務費費率優惠由0.18%/年降至0.01%/年。此外保羅德邦銳興債券E、華潤元大穩健債券C等產品的銷售服務費率均為0.1折的“跳水價”。
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降低銷售服務費率已經成為吸引投資者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樣,降費是大勢所趨,基金公司不管主動還是被動都需要降費。“但如果基金公司只是單純地通過降低銷售服務費率來吸引投資者,而沒有提供更好的投資回報和優質服務,那么這種做法很可能對公司發展造成影響。因此,降費后基金公司為保持盈利能力和吸引投資者,也會推出有特色的基金產品。”濟南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規劃師盧翔分析說。
擎起降費大旗
“11月以來,多家基金公司發布旗下部分基金新增代銷機構及參與其費率優惠活動的公告,同時,更有基金公司直銷渠道費率優惠直接降至不收取費用。”濟南一家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韓靜靜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東方紅資管、長城基金、華商基金等近10家公募基金均公布對旗下基金認/申購費率優惠的公告。”
除了認/申購費率優惠,一些固收類基金產品銷售服務費率也出現打折。今年下半年以來,已宣布參與基金銷售服務費優惠活動的固收類基金產品(不同份額分開計算)超40只,銷售服務費率的平均折扣低至約1.4折。
如匯添富基金公告稱,旗下債券型基金匯添富高息債基金自11月8日起,管理費率由每年0.7%降低至每年0.4%,托管費率由每年0.2%降低至每年0.1%。
德邦基金公告表示,將旗下德邦銳興債券E類基金份額銷售服務費年費率由0.25%調整至0.0025%,活動時間為2023年8月7日至2024年7月31日。華潤元大穩健債券C于9月5日至9月15日,將銷售服務費年費率由0.10%降至0.001%。
此外,德邦銳興債券E、華潤元大穩健債券C等產品的銷售服務費率低至0.1折優惠;興全天添益貨幣A、交銀天利寶貨幣C、信誠智惠金E等規模在10億元以上的較大規模固收產品,近期的銷售服務費也紛紛跌破1折。
除上述產品外,浦銀安盛盛鑫、申萬菱信鑫享穩健、浙商匯金聚利一年、人保鑫盛純債等多只固收類基金也都宣布了降管理費的決定,有部分產品管理費降至0.5%/年,也有產品管理費調低至0.3%/年。
在盧翔看來,此次“降費潮”與7月份證監會發布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工作安排、引導費率降低有直接關系。“根據改革方案,證監會擬逐步規范公募基金證券交易傭金費率,降低主動權益類基金費率水平,新注冊產品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分別不超過1.2%、0.2%,預計將于2023年底前完成。”盧翔表分析說,“此前一些沒有優化調整基金費率模式的基金,在今年最后1個多月肯定會快馬加鞭進行調整,以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倒逼基金公司提質
“除了響應政策號召,給投資者減負外,同樣也是為了配合營銷。當下市場行情表現欠佳,投資者認購基金熱情降溫,降幅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投資者認購熱情。”韓靜靜表示。
在另外一家銀行的理財經理張萍看來,通過“打折”等各種形式讓利于客戶,或可以提升基金投資者“獲得感”。此舉的確能夠增加產品的銷售額,提高基金公司收益和增強競爭力。
張萍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基金管理費、托管費都從基金資產中每日計提,每個工作日公告的基金凈值已扣除相應費用,無須投資者另行支付,因此,基民對相關費用的感受度不高,但付出的成本卻是實實在在的。
“在市場行情好基金賺錢的時候,基金費率是否合理等問題并不明顯,但在市場波動時,基金虧錢的時候問題就突顯出來了。”張萍解釋說,“由于我國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收取固定管理費。因此,當基金開始虧錢的時候,基金公司旱澇保收依舊賺錢,‘基金公司賺錢,基民不賺錢’的矛盾較為突出,降費則有利于緩解這一矛盾。”
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降費對消費者來說,感覺不明顯。
“降低管理費多少能帶來一點安慰,但感受不太明顯。”濟南一基金投資者盧靜介紹說,“如果投資基金能賺錢,管理費高低就不那么重要了。畢竟自己吃肉,也得讓基金公司喝湯吧。”
在盧翔看來,降費對消費者是有益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選到對的基金很難,部分基金公司因為各種原因而承壓,“有些基金公司的基金只有一只,因此這樣的基金公司就需要注意了。”盧翔說,“小基金公司不僅管理的基金少,基金份額也不會很高,因此存在基金經理離職的風險,同時小份額基金也存在清盤的風險。”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共計有30余家基金公司旗下產品不足10只。而且部分產品的規模不足1億元,在清盤邊緣徘徊。
“不能因為費用低而選擇這種基金公司。”盧翔說,“選擇基金要看基金公司的規模和以往業績,同時也要考慮基金經理經驗、理念、策略等因素,要綜合考量基金經理管理年限、歷史業績、投資風格等。”
“基金公司應該通過產品創新、優質服務、提高投研水平來更好滿足客戶,這才是良性競爭,畢竟,基金長期的業績表現才是給客戶創造價值的核心要素。”盧翔分析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費率下降在短期內雖然有助于提高投資者認購基金的熱情,但拉長周期來看,降費并不足以帶動長期銷量的增長。投資者認購基金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理財收益,因此基金收益、基金公司品牌影響力、市場環境、基金公司服務質量等才是提升銷量最核心的因素,也是未來基金公司得以長期發展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