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公司正面臨削減成本的壓力。其管理層周一對員工表示,該公司100億歐元(109億美元)的成本節約計劃將包括裁員。
在周一的會議中,大眾汽車公司的人力資源董事會成員甘納爾·基利安闡明了公司減少員工數量的計劃。他表示,這將通過推行部分退休或提前退休的協議來實現,同時不再招聘一些即將退休員工的替代者。
此前有報道稱,到2026年,大眾汽車行政人員成本將減少五分之一,裁員可能是其中一項措施。根據德國《商報》報道,大眾汽車擁有近4萬名行政人員,包括品牌和集團員工,而針對上述削減計劃,目前公司與勞資委員會的談判正在進行中。
乘用車品牌CEO施文韜在周一的員工會議上警告,由于高成本和低生產率,該公司的原始品牌“不再具有競爭力”。為實現成本削減,大眾品牌計劃裁員,這是該公司在向電動汽車過渡的過程中提高效率的重要一步。
財務數據顯示,大眾集團的大眾品牌在2023前3個月的銷售量雖遠高于包括斯柯達和西雅特在內的其他大眾集團主流市場品牌,但營業利潤率卻排名墊底,營業銷售回報率僅6.2%。
大眾集團CEO奧博穆計劃從重新組織軟件單元Cariad、提高核心品牌大眾的效率,以及避免重復的開發工作等方面完成成本削減,以此應對比亞迪等中國品牌電動車進入歐洲市場的競爭態勢,這些措施最早從今年10月開始實施。
大眾汽車集團希望到2026年實現品牌銷售利潤率提高到6.5%的艱巨目標。2022年,該品牌利潤率約為3.6%。此外,大眾還在今年3月承諾,未來5年投資1800億歐元以幫助集團增強北美及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外媒有消息稱,大眾位于德國埃姆登的工廠因生產線升級暫停運營,該工廠是大眾汽車在德國繼茨維考工廠之后第二個電動汽車生產基地,首批下線的車型為ID.4。
而作為大眾汽車歐洲地區最大電動汽車生產基地的茨維考工廠,近期也將暫停生產約三星期。據悉,這一暫停生產計劃波及大眾的ID.4、ID.5及奧迪Q4 e-tron等車型。
實際上,這并不是大眾汽車首次出現停工情況。年內9月份,大眾汽車集團發言人就曾表示,由于需求疲軟,大眾將在10月前兩周在茨維考和德累斯頓工廠暫停生產ID.3和Cupra Born電動汽車,茨維考工廠將僅生產4款車型。
(經濟導報綜合自界面、金融界、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