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11月29日,惠發食品(603536.SH)開盤后不足十分鐘就被封上漲停板,這是其連續第四個交易日漲停,股價也創出1年半以來的新高。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市場把惠發食品的連續漲停歸因為“預制菜”概念受到資金關注。不過,預制菜對惠發食品的業績貢獻卻不及市場預期,2023年前三季度,惠發食品虧損近3000萬元,此前兩年公司也連續虧損。惠發食品何時能借助預制菜實現扭虧為盈,仍是市場關注焦點。
股價創出一年半來新高
11月29日,惠發食品以12.00元/股開盤,較前一交易日收盤高開5.17%,在經過盤初的震蕩下滑,一度下跌3.94%至10.96元/股后,惠發食品股價迅速上拉,9點38分即封住漲停,股價為12.55元/股,漲幅為9.99%。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11月23日收盤時,惠發食品股價為8.57元/股,自11月24日以來,惠發食品連續四個交易日漲停,股價累計漲幅為46.44%,公司市值也從20.97億元,增加至30.70億元。
Wind數據顯示,惠發食品年內最低價為5.96元/股,29日的收盤價已較年內最低價上漲110.57%,該價格也創出了惠發食品近一年半以來的新高。
公開資料顯示,惠發食品身處速凍食品行業下的速凍調理食品行業,行業內也稱火鍋料行業,公司主要從事速凍類預制菜的丸類制品、腸類制品、油炸類制品、串類制品、菜肴制品等速凍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惠發食品在2023年半年報中透露,報告期內公司加大了預制菜其他品類如冷鮮菜類、常溫休食類、健康餐類等菜肴制品的研發、銷售以及供應鏈業務的推廣運營。據悉,惠發食品供應鏈業務主要是面向酒店、校餐、團餐、連鎖餐飲等單位的食材加工配送業務。
對于公司股價的連續漲停,惠發食品曾在11月27日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稱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正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業績虧損,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二級市場交易風險。
不過,惠發食品的風險提示,并未阻止公司在二級市場被繼續炒作。值得注意的是,在28日和29日的漲停過程中,惠發食品成交量急劇放大,28日換手率達到12.15%,29日僅上午換手率就達到8.85%。
有可能連續三年虧損
“目前市場熱點比較散亂,惠發食品的連續漲停,很可能是游資對預制菜概念股的短期炒作造成的。”濟南某私募基金投資經理馮悅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目前市場熱點轉換得非常快,投資者切忌盲目跟風,尤其是沒有業績支撐的市場炒作行為,普通投資者盡量少參與。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預制菜概念近兩年比較火爆,惠發食品的業績卻不盡人意。Wind數據顯示,惠發食品2021年和2022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65092.24萬元、158050.7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7.15%和-4.27%,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788.07萬元、-11987.4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697.52%和13.06%。
2023年1-9月,惠發食品營業收入為130434.03萬元,同比增長16.08%,歸母凈利潤為-2995.49萬元,同比增長60.62%。盡管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實現了同比增長,但虧損的狀態仍未能改變。
官網信息顯示,目前惠發食品已自主研發預制菜品2000余款,其中包含凈菜(肉)類、料包類、半成品類、成品類,最終形成冷凍預制菜品、冷鮮預制菜品、常溫預制菜品三大系列,菜品涉及魯菜、川菜、閩菜、蘇菜等八大菜系及各地域特色小吃等,菜品服務于多個餐飲渠道,孵化出多個餐飲品牌。
惠發食品在半年報中解釋稱,2023年上半年,公司緊抓市場機遇,聚焦主業,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盈利能力逐步提升,虧損額度同比下降。報告期內,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司業務發展、渠道建設等因素導致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發生較多;二是公司雞肉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生產成本增加,產品毛利降低。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速凍調理肉制品市場的主要競爭格局為“南福建北山東”,南方以安井食品、海欣食品等為代表,主要生產魚糜類制品,如魚丸、貢丸等;北方以惠發食品為代表,主要生產畜禽類制品,如肉丸制品、獅子頭等。
2023年,惠發食品不斷優化銷售網絡布局,大力拓展線上直播電商、線下生鮮-商超門店、一二線快餐店、酒店等直達消費端的新渠道,并成功實現了與銀行、中石化的跨界合作。
為了解惠發食品對公司股價連續漲停的看法,以及公司2023年全年能否扭虧為盈,經濟導報記者11月29日致電公司投資者聯系電話,但電話無人接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