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不好干了,從早上7點到晚上10點,一天跑十幾個小時,還不如以前只跑白天掙得多。”干了6年多的網約車司機李陽向經濟導報記者說道。
目前,濟南取得網約車從業資格證的駕駛員有近4萬人,注冊網約車近2萬輛。僧多粥少,在訂單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濟南網約車單車日均接單量不足10單。
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全國不少城市。就在上個月,青島也發布了網約車風險預警,明確表示網約車行業利潤空間不大。此前,已經有溫州、東莞、遂寧、三亞等城市發出過預警信息。
車多了
12月5日晚上8點,在濟南北園大街銀座附近,李陽已經開車轉了12分鐘,但依舊沒有接到單子。他一邊開車,一邊用眼睛瞟著手機屏幕里網約車平臺的呼叫。他的手機顯示,在這12分鐘里,周邊1公里范圍內就有近20輛同平臺的車在等單。
“現在的單多了一些,但是司機更多了,分到每個人手上的單就變少了。”李陽表示。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他從2018年開始跑網約車,本來想稍作過渡,沒想到恰好遇到疫情,于是一跑便是6年。

“每天早上7時開始出車,晚上10時左右回家,每個月的流水在9000元左右,除了各種費用還能剩下7000元左右。”李陽表示,2018年的時候,同樣的出車時間,大概能賺到1.1萬元左右,甚至更高。
李陽回憶起2021年那會兒,前一單還沒結束,下一單就提前進來了,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現在,他得開著空車轉悠個10多分鐘,才能等到一單。
在李陽看來,不少人覺得現在網約車司機肯定賺了不少,但實際上網約車的從業人員越來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收入。“今年的‘國慶節’是我4年來收入最低的一個假期。”李陽解釋說,“一個13公里的訂單,接人花了20多分鐘,送客又花了1個小時,一個半小時只賺了50多元。”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42歲的李輝身上。從早7點到晚9點,12個單子,流水420元,這是李輝一天的收入。“排除吃飯和去衛生間以及充電的時間,一天近10個小時在跑車。”李輝說,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天的流水達到400元左右。
李輝干網約車8年,像他這樣一天出車接近14個小時的司機,算是“勞模”。他熟悉濟南道路,能在高峰期盡量避開擁堵。盡管如此,要掙到和三年前一樣多的錢,現在每天必須多出車2小時。
“打開一個聚合平臺,上面就有十幾家網約車公司,太卷了。”李輝說,競爭對象也有不合規的車輛和司機。據他估算,現在跟三年前比,收入每小時要下滑10元,按出車14小時計就少了140元。
李輝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今年春節之后,自己經常去的充電區域已經成為了網約車司機的休憩地。去年自己來充電時,從來不用排隊,但從今年開始,充電樁需要排隊等很久,絕大部分排隊的車輛都是網約車。
李輝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充電時司機們大多都沉默不語,座椅按下去,躺著睡一會兒,或是下車抽根煙。偶爾互相搭話聊天,“早上跑了幾單?”“沒單啊,錢不好賺了。”對話都是些相似的話題:單價降低了、跑車時間長了、又被平臺罰了、被乘客投訴了……最大的共識是,網約車真的不好干了。
李輝有好幾個網約車司機群,其中一個群有400多人,這里面有濟南本地的,也有來自德州、濱州等省內其他城市的,其中一個月流水能達到1萬元的不到一半,扣除平臺抽成和第三方信息服務費等成本后,每月凈收入過萬元的更是鳳毛麟角。
李輝對行業的現狀很是無奈,“網約車現在越來越不好做了,打車的人多,但是搶單的司機更多,而且違規和資質不全的平臺和司機還攪亂市場,讓合法合規的司機收入大不如前,現在網約車市場收入和付出越來越不成比例了。”
新人不斷涌入
“網約車司機確實沒之前好干了,但還是有新人加入,至少證明里面還是有一定空間的。”已經有多年從業經驗的網約車司機劉威表示。
劉威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今年以來入行的新人多了起來,每個平臺的司機群都有源源不斷的新人加入。“從今年年初到現在,在社交平臺向我咨詢如何跑車的人數快1000了,而且不少打車的客戶也在咨詢跑車的情況。”

今年3月份才加入網約車行業的周東斌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在他印象里,這個行業的特點是出車穩定、當天到賬,月入過萬,但現實情況卻和他的想法不太一樣。“在這個行業,你要是想規律作息,干得舒心,養活自己還行,但掙不到更多的錢。能掙到大錢的都是肯拿時間熬流水的司機,一天開車十幾個小時,為了省錢半夜跑去充電,第二天早上又出門趕早高峰。”周東斌說。
而另外一個新入行的網約車司機陳玉博,卻很享受這個工作。“我現在開車比較佛系,早上7點多出門,晚上7點多回家,一個月下來也能掙6000塊錢,養活自己沒問題。”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此前陳玉博在一家民營公司工作,幾乎天天加班,一個月下來也就5000多元的收入,這讓他感覺有些不舒服。“工作累還賺不到錢,很多加班也是在做無用功。”最終,陳玉博辭職開起了網約車。
在某網約車平臺從事運營工作的郭永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網約車行業,一方面是因為行業門檻低,只要會開車認路就行;此外;大部分網約車司機沒有太多技能,在體力勞動中,開網約車算是待遇不錯的工作,“很難掙大錢,但起碼能解決一家老小的溫飽。”
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網約車司機之所以選擇這個行業,最看中的是“月入過萬、時間自由”,這也是絕大多數網約車平臺在招募司機時喊出的口號。
在某招聘平臺檢索“網約車司機”,招聘信息鋪天蓋地。一家網約車聚合平臺發出的招募信息特別標注:綜合收入7000-12000元,保底工資5400元,且公司統一承擔車輛保養、保險、維修。
招聘門檻也更加“友好”,有的網約車平臺甚至為新人司機提供“報名即上崗”的條件,沒有證件,可以先上路后考證;沒有車子,平臺還可以協助貸款買車或租車。
“對求職處處碰壁的人們來說,網約車行業的低門檻,似乎是他們最后的一道就業保障。”郭永衛說。
多地按下暫停鍵
12月6日下午2點,在濟南市歷山路和解放路交叉口,從解放路由東向西左轉進歷山路的車輛中,半小時內共計有21輛帶有明顯標志的網約車,其中一個放行信號僅標有“T3出行”的網約車就有4輛。
當日晚上10點,經濟導報記者在T3出行軟件上看到,在北園銀座附近,空駛的T3出行網約車有6輛,同一時間滴滴出行軟件上,空駛的車輛有9輛。

而在高德地圖叫車界面,在上述路段叫車,界面顯示濟南市僅經濟型網約車的可選品牌就達21個,其中既有滴滴、首約、T3出行,也有開心出行、招招出行、蔚藍出行這樣比較小眾的品牌。優享型網約車到了24個,6座商務車也有15個品牌可供選擇。
從上面的調查可以看出,濟南的網約車數量確實不少。
正因如此,今年4月初,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官網發布《關于濟南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行業風險預警的通知》。截至2023年3月底,濟南市共注冊69家網約車平臺企業,注冊網約車17800輛,取得網約車從業資格證的駕駛員35983人。根據統計數據測算,目前網約車單車日均接單量不足10單,濟南網約車市場運力已基本飽和。而從去年5月公布的數據來看,當時濟南市共注冊網約車平臺公司69家,網約車1.14萬輛。對比此次風險預警公布的數據,注冊公司未有增加,網約車數量增加6400輛。
“那是3月底的數據,現在都過去8個月了,應該會增加一些,但具體數字我不清楚。反正我所在的公司前幾個月還在賣車辦證,而且微信群里天天有人加入,我估計現在濟南取得網約車從業資格證的駕駛員有近4萬人,注冊的網約車近2萬輛。”郭永衛說。
不過,對于郭永衛所估計的數字,經濟導報記者并未從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獲得證實。
除濟南外,就在11月份,青島市交通運輸局發布了2023年三季度青島市網約車行業運營動態,明確提醒從業人員及擬從事網約車經營服務的企業和駕駛員,青島網約車行業利潤空間已經不大。
截至9月30日,在青島市,已有滴滴出行、T3出行、迪爾出行、曹操出行等84家平臺公司取得青島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比2023年二季度增加6家平臺公司。其中,實際接單運營的平臺公司為52家。共計核發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道路運輸證57559張,較2023年第二季度增加4405張;核發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從業資格證110366張,較2023年第二季度增加9073張。青島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信息交互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三季度全市接入平臺車輛57883輛。
據國家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統計,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全國共有334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633.4萬本、車輛運輸證270.6萬本。而在2022年10月31日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290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網約車平臺經營許可,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488.8萬本、車輛運輸證203萬本。
也就是說在1年的時間里,網約車平臺公司增加了44個,網約車駕駛員增加了144.6萬人,車輛增加了67.6萬輛。這意味著過去一年,超過百萬的持證網約車司機和近70萬輛網約車涌入這個賽道。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除了濟南、青島外,全國還有不少城市也發布了網約車飽和預警,提醒從業者謹慎“入場”。
4月中旬,溫州市交通運輸部門發布信息,2022年該市9000余名新增持證駕駛員未實際上崗。4月下旬東莞交通運輸網提示,該市網約車司機接單量日益下降、工作強度增加,近八成車輛每天接單不足10單。5月初,遂寧市交通運輸局發布預警,提醒當地擬從事網約車的人員,當地網約車運力已經飽和,謹慎進入。
網約車該駛向何方
一個城市到底需要多少網約車才是合適的?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根據大中小城市特點、社會公眾多樣化出行需求和出租汽車發展定位,綜合考慮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城市交通擁堵狀況、出租汽車里程利用率等因素,合理把握出租汽車運力規模及在城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分擔比例,建立動態監測和調整機制,逐步實現市場調節。”
近年來,對網約車實施總量控制的聲音越來越多,但大部分城市更傾向于通過市場調節的方法來尋找平衡點。或者通過市場預警,提醒“網約車市場有風險,進入需謹慎”。
在從事網約車行業研究的分析師孫英杰看來,在發布預警的同時,城市運營也要合理規劃網約車發展。“在明確城市交通出行戰略目標的前提下,用各種手段調整網約車的供給量,完善規劃,包括準入和退出機制、評價制度、獎懲制度、監管機制等等。其他的事情,就交給市場。”
事實上,近兩年,濟南有意在控制本地網約車平臺公司的增長,同時對網約車也釋放了更大的善意。2020年1月,山東首條網約車專用通道在濟南西站啟用,濟南西站還為網約車司機提供200個專屬停車位,2小時內免費停車接單。
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網約車分會秘書長殷浩認為,暫停辦理證件是在重新梳理和優化存量市場,對龐大的運力結構進行優化,同時逐步優化網約車平臺的經營拓展。接下來,要以政策疏導來加強合規網約車的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