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見習記者 李淑楠
2022年1月,全國門店數量達到了2.5萬家,而到了2023年年底,門店數量銳減到1萬多家,也就是說在不到2年的時間里,關店的數量超過了萬家。對,這就是正新雞排。
近日,“正新雞排正在被年輕人拋棄”沖上微博熱搜。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正新雞排為何近幾年卻逐漸被“拋棄”呢?
對此,經濟導報記者進行了調查,受訪的業內人士指出,正新雞排的開店速度過快,并且沒有科學合理地對門店進行管控。
被年輕人拋棄
正新雞排怎么了?
“正新雞排正在被年輕人拋棄”的話題在微博吸引了1.2億次的閱讀,沖上了熱搜。
有媒體就此發起“你還會吃正新雞排嗎?”的投票,結果顯示,約有48%的網友選擇“偶爾吃一下”,約有40%的網友選擇“不吃了,市面上可選擇品牌太多了”。

“長大之后就不愛吃油炸食品了,不健康。再有就是感覺正新雞排還是老樣子,沒什么創新,價格貴了,不送酸梅湯了,也不覺得好吃了。”山東師范大學學生張晨(化名)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同樣,此前很愛吃雞排的陳以軒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十年前的雞排不僅酥脆,而且爆汁,吃起來很滿足。只要一段時間不吃,就會讓人有點饞。最近這兩年的雞排吃起來很干,沒有汁水。最主要的是,現在的雞排面越來越厚,肉越來越少,性價比直線下降。“產品品種太少,翻來覆去就那十幾種產品,而且創新不足,不如市面上其他雞排產品,不時推出一款新品。”
關于正新雞排的產品,不少網友表示,“面粉糊裹得越來越厚了,口感越來越差,再也回不去了。”
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現在雞排店排長隊的現象已然沒有,而且客流量也不高。
在正新雞排濟南北園銀座店,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店內的音響播放著特有的BGM,大門上貼著“全場炸雞統統只要9塊9半斤”字樣的廣告。盡管音樂很響,但在半個小時的時間里并沒有一位顧客上門。而從外表看,這個店與周邊的店鋪顯得格格不入。

而在該店直線距離600米遠的正新雞排聯四路店顯得更冷清一點,大幅的廣告張貼在店鋪門口,櫥窗緊閉,工作人員無聊地坐在窗口前玩著手機。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這個店鋪,半個小時內沒有一位顧客上門。
正新雞排濟南和平路店與鳳凰國際北區店分別有1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已經快到下班時間了,買雞排不用排隊。和平路店的工作人員在面對經濟導報記者的詢問時表示,“只在店里干了4個月,對店鋪銷售情況尚不清楚。”

資深營養師朱梅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隨著消費市場的逐漸轉變和升級,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消費者對于營養、健康飲食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
在此背景下,以油炸為主要烹飪方式之一的正新雞排便不再像此前那般受寵。僅僅靠價格和便捷性,正新雞排已無法打動口味日漸“挑剔”的消費者,如何在產品創新、品質提升和環境優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便成為了賽道內眾多玩家們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加盟商萌生退意
正新雞排之前之所以火爆,還要歸根于其技術門檻低和低廉的加盟費用。在產品操作方面十分簡單,炸雞多為半成品冷鏈到店,門店工作人員只需簡單油炸即可。
正新雞排加盟部山東督導人員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加盟門店,加盟商需要支付加盟費3.5萬元、保證金(后期不做無利息退還)1萬元、品牌使用管理費(每年交一次)1.32萬元,店面設計費5000元,加上包括首批食材鋪貨、設備費、店面租金和裝修等后期投入,總投資費用約10萬元出頭。
在盈利方面,正新雞排官方的說法是一般產品的毛利率在52%以上,一般回本周期在8—10個月,有的需要一年左右。如此之高的毛利率水平也吸引了大量的加盟商。
經濟導報記者通過正新雞排招商手冊了解到,除了加盟門檻低,總部還為加盟店提供裝修開業、日常運營、物流供應、專業培訓、營銷活動、服務咨詢六大模塊支持,助力門店擴張。
這么好的服務,為何正新雞排的門店數量大幅銳減?
對此,正新雞排加盟部工作人員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投資做生意,有盈利就有虧損,這要看位置、商圈、經營。”
雖然官方的說法回本周期不長,但現實情況是不少加盟商的回本周期長達2年甚至更長,因此不少門店在虧損的狀態下只好閉店。
已經是加盟商的呂斌(化名)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他認識的好幾個加盟商已經退圈了。“我準備再堅持半年,如果真不行也退圈。”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呂斌的店鋪在濟南下屬的某個縣區,已經做了1年多了,營業額尚不能完全覆蓋成本。“每個月的營業額在2萬元左右,純利1萬元,除去門店租金2000元、2名員工工資4000元,1000元水,也就能剩下3000元。這樣下去,3年后我才能收回成本,到時候就剩下一堆不值錢的機器。”
在呂斌看來,他的門店營業額算是好的,不少門店的日營業額只有300多元,無法完全覆蓋成本,一直處于虧錢狀態。
“我原本想加盟的,但經過考察發現不掙錢。”濟南市民張勇說。
“我算了一筆賬,如果想要掙錢,日流水得1100元錢,但實際上很難達到上述標準。”張勇說,“按照15元的客單價,就需要每天有75人來消費。”張勇說,“但我調查的實際情況是,不少店鋪很難達到75的消費人數。”
競爭激烈的雞排市場
那么曾經風光一時、開店開到“手軟”的正新雞排,到底是如何“落魄”到現在這一光景的呢?事實上,正新雞排所處的賽道競爭異常激烈。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炸雞市場規模已突破3000億元,預計在2024年達到4134億元,年均增長率約10%。
一位正新雞排北方區域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關店的因素很多,例如業績不好、門店改造、拆遷等,“我們希望加盟,但不希望正新‘爛大街’”。
除了正新雞排外,正豪大大雞排、大臉雞排、第一佳大雞排、激力雞排等品牌都在努力瓜分著這一市場寶貴的份額。由于進入餐飲行業的門檻較低,甚至賣烤串的、賣炸串的都是正新雞排的潛在對手。
“正新雞排的關店潮,體現了溫水煮青蛙的原理。”朱丹蓬表示,“正新雞排的性價比是有的,但是性價比的背后更多的是食品安全的問題、服務的問題等。正新雞排在整個行業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節點之后,并沒有去匹配整個消費升級的核心需求。所以,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正新雞排由于沒有顧及消費端的消費思維和消費行為變化,受到了其他一些品牌以及品類的擠壓。”
據媒體報道,針對正新雞排未來門店網絡的擴展和經營發展,正新雞排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正新雞排未來會更加注重高質量的發展,高質量體現在店鋪要有“足夠面積、良好的地理位置、足夠的人員和配備設施,確保這一家店鋪是盈利的”。正新雞排工作人員還表示,后期的經營方針是實現“數字化管理”,對店鋪的衛生要求、產品、價格等層面進行逐步優化。
延申閱讀:雞王的崛起
談起正新雞排,就要回到上世紀90年代。1995年,董事長陳傳武創辦溫州市白云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和代理速凍食品。2000年,公司業務開始轉型,并在浙江溫州開設第一家正新休閑小吃店。
2012年,正新小吃店砍掉了90%的SKU,只留下了雞排和少數幾款產品,并更名為“正新雞排”。由于產品定價在5元至12元之間,加上半成品食材成本低、店面不大租金少等,正新雞排在市場大顯身手。

2013年,正新正式開放加盟模式。在加盟模式的助力下,正新迎來了飛速擴張階段。
正新集團副總裁王海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正新開放加盟的過程是謹慎的,起初只在集團內部進行,“第一年我們只加盟了85家店,第二年258家,第三年就增長到了890家門店。”
2015年,正新雞排聘請黃渤擔任代言人,隨后亮相綜藝節目《極限挑戰》,人氣大幅提升。
2016年起,正新進入快車道,2016—2018年的單年新增門店數分別高達4149家、4500家和4600家。
其中,2017年門店數破萬的節點激發了正新雞排更大的擴張信心。
2018年,正新集團推出了“森林計劃”,并喊出了向10萬店目標發起沖鋒的口號。
2019年11月22日,正新集團一場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在井岡山景區舉行,而舉辦這場活動的目的正是為了慶祝正新集團門店突破2萬家。
正新雞排官方發布的門店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其在全國門店數達2.5萬家,是肯德基的3倍、麥當勞的6倍,且1/3是直營,此時距離正新雞排放開加盟才十年時間。
然而,曾經開店勢頭十分迅猛的正新雞排,如今卻走上了“下坡路”。
第三方平臺窄門餐眼最新數據則顯示,截至2023年12月1日,正新雞排的門店數僅有11619家。不到兩年的時間,正新雞排全國門店數縮減超過1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