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12月15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濟南起步區管委會負責同志等解讀《濟南起步區城市副中心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
經濟導報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大橋組團是國務院批復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中明確的濟南城市副中心,是跨過黃河建設新濟南的核心區域。為加快推進大橋組團建設,起步區按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思路,規劃了總面積約12平方公里的示范區,作為指導未來5年城市副中心示范區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近日,該《實施方案》經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后,已由省推進起步區建設領導小組印發實施,標志著起步區城市副中心示范區全面建設發展大幕正式開啟。《實施方案》力爭以示范區的率先引爆起勢,引領城市副中心高質量規劃建設。

《實施方案》共分為4個部分。
總體要求:針對示范區建設的方向性、原則性等重大問題,提出了示范區建設的指導思想,明確了“堅持規劃引領、堅持“‘三個優先’、堅持綠色低碳、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守正創新”的建設原則,確立了“一年立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創示范”的分期建設目標,規劃了“一心四片”的總體布局,并分別提出鵲山生態文化區、總部經濟區、都市陽臺、科研辦公區、科創金融區的規劃范圍和功能定位。
重點任務:針對示范區建設的核心關鍵任務,提出了“建設暢通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生態環境、構建功能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創新綠色智慧宜居城市發展方式、提升城市全周期建設管理運營水平、構建現代化城市產業體系、打造高水平開放合作橋頭堡”共7大方面27項主要工作任務。每一項任務都配套制定了詳細推進舉措和重點支撐項目,確保工作推進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有抓手。同時,針對明年重點工作,起草了《城市副中心示范區2024年工作要點》,配套制定了《城市副中心示范區2024年擬實施項目清單》,包含102個項目、總投資1392億元,力求盡快立框架、出形象。
保障機制:針對示范區建設最緊要、最急需的要素支撐和保障需求,提出了“加強政策保障、加強土地保障、加強資金保障、加強項目保障、加強人才保障”5個方面措施,逐一細化了實施路徑,進一步明確了需要省市各級支持的事項,在政策允許和切實可行的基礎上,力求最大限度挖掘潛力、釋放紅利,切實保障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地。
組織實施:針對示范區建設的工作推進機制和責任落實機制,充分發揮省市合力推進起步區建設的作用,提出了“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完善高規格推進機制、鼓勵改革創新探索、完善監督評估考核”4個方面要求,分別強化了省市各級各部門的責任分工,進一步樹立支持示范區建設的鮮明導向,切實凝聚起共同推進示范區建設的合力。
濟南起步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斌介紹,《實施方案》聚焦示范區功能定位,積極學習借鑒雄安新區、北京通州等地先進理念和實踐經驗,取長補短、突破創新,推動示范區規劃建設水平全面提升。
立足“副中心”,突出與中心城區的互補支撐。
《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示范區“生態商務區(EBD)”的發展定位,以搭建與生態有機融合的新型產業空間載體為目標,努力實現同濟南中央商務區(CBD)互為呼應、錯位發展。同時,為促進濟南黃河南北兩岸區域協同發展,突出交通優先、生態優先、配套優先,全面提升區域綜合承載力,發揮示范區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對濟南產業發展、人口導入和消費提升的支撐性。
立足“示范區”,突出對綠色低碳發展的引領示范。
《實施方案》以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總抓手,圍繞加快建設富有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出打造總部經濟新中心、專業服務新高地、生活服務新標桿、城市消費新名片等產業發展目標;圍繞探索綠色低碳的城市發展新路徑,提出打造城市慢行系統、構建低碳高效能源體系、提高集約節約用水能力、加快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全面運用綠色建造技術、建設安全韌性城市等一系列特色發展任務。
立足“新城區”,突出“產城人”融合發展戰略。
《實施方案》把堅持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理念,圍繞“以產聚人興城,以城留人促產”,把“引人聚才”作為戰略性、根本性任務,合理安排居住功能,高標準配置教育、醫療、文化資源,優化城市治理體系,積極創造優良人居環境,打造新時代宜居宜業的城市發展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