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經濟導報記者從12月18日舉行的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省政府批復了全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將按照“1+N”布局產業,建設成為全國全省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態園區、全國海島保護與開發的示范樣板,爭創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助力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將堅持陸海統籌,注重協同聯動,按照“1+N”布局產業,“1”即海上養殖區,包括長島南北隍城東部海域25.5萬畝核心區和南五島周邊海域45萬畝拓展區,在南隍城島設立綜合服務保障區,積極探索無居民島合理開發利用新路徑;“N”即多個產業配套基地,依托行業領域優質企業建立種苗繁育基地、加工物流基地、養殖裝備制造基地,帶動形成海工裝備制造及水產加工、漁業種業及科創等產業聚集區,通過島內島外緊密銜接、協同發展,打造種苗培育、養殖生產、加工流通、裝備制造、海上旅游等全產業生態。
據了解,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將重點瞄準五大方向進行打造,即打造成為全國全省深遠海養殖的示范園區、全國全省鏈條完整的產業園區、全國全省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態園區、全國全省數字智能引領的樣板園區、全國全省協同聯動發展的開放園區。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大力發展現代海水養殖業,深入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到2035年,深遠海養殖網箱達到50座,養殖水體超過300萬立方米。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陸海協同推進種苗培育、養殖生產、加工流通一體化建設,積極推進產業鏈統籌發展,打造形成“海洋牧場+海工裝備制造”聯動、“水產養殖+海上文旅”融合、“海洋科技+品牌塑造”互促的產業生態,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利益鏈,不斷提高海產品附加值,打造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
“設立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是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益探索。目前,我省共有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139家,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設立后,成為全省第140家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張慶偉表示。
山東目前已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6處、省級海洋牧場示范區8處,合計35.4萬畝,已投用深水大型智能養殖網箱13座、養殖水體100萬立方米,養殖網箱體量和技術裝備水平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初步形成了海洋牧場建設“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煙臺看長島”的發展格局。
據了解,建設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對于推動山東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海洋產業升級、提升山東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建立海洋經濟開發區,能夠全面整合各類優勢資源,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領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海洋新經濟;能夠有力推動海洋經濟多元化發展,提高海洋產業附加值,實現海洋漁業走向深遠海;能夠持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為山東省乃至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