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2023年收官之際,新能源行業“起伏”不定:一邊供過于求帶來的價格戰,一邊是行業新技術和新模式浪涌?梢哉f,“風光”無限給行業帶來了一次理性的思考和成長的回調。
國家能源局信息顯示,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已進入投產高峰期,第二批大基地項目陸續開建,第三批大基地項目正在加快開展前期工作。這意味著,新能源發展將出現新增量,預計今年全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將突破2億千瓦時。
風電、光伏裝機規模持續擴大,實現“雙碳”目標更近一步。而眼下,“風光”無限好短期內帶來開發成本增加、消納不足的難題。
山東省能源局近日公布了全省2024年接網消納困難的縣(市、區)名單。根據公布,2024年山東37個縣(市、區)分布式光伏出力將向220千伏及以上電網反送電,新增分布式光伏出力無法在縣域范圍內消納。后續在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要求各開發企業和個人應密切關注電網企業發布的可開放容量,優先選擇在可開放容量充足的區域開發建設分布式光伏。
由此可見,新能源行業開始進入理性的“重塑”窗口期,將倒逼行業企業降本增效和技術升級,行業新一輪創新驅動,即將拉開序幕。
回看全年的光伏行業,市場本身的供需關系已經發生了變化,其中,產能過剩風險加大,競爭內卷愈演愈烈。最近光伏產業鏈價格連續走低,組件的招投標價格甚至已低于1元/瓦,企業盈利水平出現下滑。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光伏組件產能超過1太瓦。其中,中國光伏產能占比超過80%,而今年全球組件需求預測規模為525吉瓦。
困境掩映新機會,大浪淘沙,不少行業企業主動在綠色高質量發展中尋覓新生機。近日,山東印發《支持新型儲能健康有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立足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三種應用場景,提出12項具體措施,引導新型儲能實現健康有序發展。例如,探索基于電力現貨市場分時電價信號的分布式光伏分時上網電價機制,支持分布式儲能聚合為“云儲能”響應調度需求,參與市場交易,推動分布式儲能健康發展。
從高歌猛進到理性回調,新能源企業主動面對行業變化。我們依然相信,新能源和儲能將在這輪優勝劣汰中,走出一條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