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見習記者 楊佳琪
12月27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解讀《山東省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有關情況。

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周善東在吹風會上表示,2019年,經省政府同意,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11部門印發《山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先后推動2批31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縣(市、區)先試先行,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2022年頒布實施了《山東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山東生活垃圾分類納入法制化軌道。
2023-2025年是山東省垃圾分類工作向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為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提質增效,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啟動了《行動計劃》的起草工作。其中,《行動計劃》的目標要求為,到2025年年底,各市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法規制度體系,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分類長效管理機制,居民普遍形成垃圾分類習慣。各縣(市、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城鄉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98%,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7%,全省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公共機構300個,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縣(市、區)30個、示范街道(鄉鎮)100個、示范社區(村莊)1000個。
同時,在保障措施方面,圍繞強化組織領導、完善政策體系、推動科技賦能、加強資金保障、嚴格監督評價等5個方面,加強統籌協調,落實各方責任,抓好要素保障,健全評估機制,推動垃圾分類三年行動計劃有效落實。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市管理局局長王強介紹,目前全省所有縣(市、區)均已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設區市城市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覆蓋率達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6%以上。全省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8.87萬噸/日、廚余垃圾處理能力約8400噸/日,生活垃圾基本實現“零填埋”。
垃圾分類不僅為了改善生活環境和節約資源,更重要的是培養公民的文明素養。
山東省教育廳(省委教育工委)二級巡視員朱傳剛表示,省教育廳按照職責分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指導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宣傳教育,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穩步開展。
一方面,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學校會同駐地住建、城管部門開展“垃圾分類進課堂進校園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活動,到食堂、教室等地指導垃圾分類,走進社區開展宣傳動員、桶前督導等;開展“光盤”行動,減少餐飲垃圾。開展“小手拉大手,共同來分類”等家校互動式社會實踐活動,帶動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氛圍。進一步發揮公共機構垃圾分類示范帶頭作用,組織學校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單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另一方面,將生活垃圾分類內容納入《全國高校文明校園測評細則》《山東省中小學文明校園測評細則》等評價體系。2021年起,將生活垃圾分類內容納入《山東省綠色學校創建標準》,經過3年創建,全省已建成11452所綠色學校,占全省學校總數的80.67%。引導學校強化認識,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推動師生、家長、社會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