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抵押,用生態價值就貸到了500萬,原來真是想都不敢想。現在國家政策太給力了,讓我們這些投資生態經營的更加有信心了,這也為項目進一步開發解決了資金需求。”在收到恒豐銀行經生態價值核算的貸款后,潤松農業項目負責人高興地說。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加快推動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金融是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抓手。恒豐銀行積極探索金融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路徑、新模式,努力破解金融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過程中面臨的生態資產度量難、交易難、抵押難、變現難等問題。

前不久,試點落地的契機來了。東營市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緊密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點“綠”成“金”實踐創新。今年6月,東營市入選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成效顯著的地方名單,榮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這為東營市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添了一把火。恒豐銀行東營分行主動拜訪相關單位并形成共識,加快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

誰能率先“吃螃蟹”?位于東營市黃河三角洲地區的山東潤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入了視線。 潤松農業是一家以生態修復、森林健康生態農產品生產研發、鄉土人才培訓、科普教育、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司,現有生態林場四個,無公害養殖基地四個,總占地萬余畝。潤松農業主要產品生產周期普遍較長,其中國槐成熟期要5-7年、高桿白蠟成熟期5年左右、速生榆樹一般種植6年可以采伐、普通榆樹則需要20年左右;林下散養豬一般300天左右出欄。較長的生產周期,占用了企業較多的營運資金。為打造生態型農業企業,潤松農業正在建設鹽堿地生物質循環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示范項目,急需資金購買種子、樹苗,但因缺少有效資產抵押,以傳統方式從銀行融資難度較高。

科學估算生態產品價值是金融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基礎。針對潤松農業主要資產林木、牲畜存在調查難、估值難、抵押難等特點,恒豐銀行東營分行積極拓展盡職調查新思路,攜手東營市自然資源局,利用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報告對潤松農業各類生態產品實物量與價值量開展核算。 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各種最終物質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主要包括生態系統提供的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的價值。GEP核算報告是生態價值的核算量化報告,有助于估算生態型企業的生態產品價值。 期間,恒豐銀行東營分行工作人員數次實地走訪企業,采集林木、養殖等樣本30余個,請教專業人士詳細測算了林場水源涵養、土壤保持、空氣凈化、碳匯、負氧離子等生態產品價值量,摸清了林場的“生態家底”,并對企業資產質量、經營狀況等進行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核實。核定了該企業區域生態產品總價值后,東營分行基于企業“低投入-碳增匯-增效益”導向的鹽堿地生態農業關鍵技術,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貸”為其提供綜合授信500萬元。 “綠水青山”算“身價”。該筆業務的成功投放,是恒豐銀行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變現的首次嘗試,有效解決了農業項目難融資、生態資產難評估、評估價值難應用的問題,為企業實現從生態價值到經濟價值轉換、捧起生態“金飯碗”提供了有益參考。 未來,恒豐銀行將繼續圍繞綠色發展戰略布局,持續探索綠色金融發展新路徑和新模式,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以實際行動支持生態體系建設,充分發揮金融對“雙碳”戰略支持作用,助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