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見習記者 于婉凝
12月28日晚間,光威復材(300699.SZ)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3年12月28日與北京科泰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科泰克”)、洛陽譽華融投聯動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威海港發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簽署了投資協議,擬共同出資設立科泰克(山東)特種裝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科泰克山東”),注冊資本為1.4億元,其中光威復材認繳出資2800萬元,持有合資公司20%的股權。
對于此次參設合資公司,光威復材方面表示,將深化公司在氣瓶領域的業務拓展,提升公司的市場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對公司業務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符合公司業務發展實際需求
從投資標的公司來看,科泰克山東注冊地位于威海市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營范圍包括金屬包裝容器及材料、金屬制品、塑料包裝箱及容器、玻璃纖維及制品、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品、石墨及碳素制品、汽車零部件及配件的制造和銷售等業務。
從參投主導公司來看,北京科泰克系專業從事復合氣瓶、壓力系統及周邊產品研發和生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具有B3級壓力容器制造許可證,是國家發改委“車用壓縮氫氣復合氣瓶產業化示范項目”單位,也是全國氣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成員單位,具有完整的產品開發、設計生產、工藝研究、系統測試等能力,復合氣瓶設計和制造的技術水平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目前已經成為國內高壓氫氣瓶和車用供氫系統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對于此次投資的目的,光威復材表示,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隨著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普及和發展,車用儲氫瓶的需求未來將出現快速增長。公司參與由北京科泰克主導設立并在威海運營的氣瓶項目,是從自身業務發展實際需求出發,有助于發揮合資各方的資源協同優勢,充分發揮公司在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業務領域的技術、資源、產業配套優勢,深化公司在氣瓶領域的業務拓展,提升公司的市場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碳纖維在氣瓶領域的應用推廣,對公司的業務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上述合資公司設立后,光威復材的主營業務是否會發生變化?光威復材是否向合資公司提供原材料?12月29日,經濟導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光威復材,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將會把問題提交給相關同事,之后會予以反饋;但至截稿,尚未收到對方回復。
前三季度業績承壓
公開資料顯示,光威復材系最早開啟碳纖維國產化的民營企業,公司以碳纖維制備及工程化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山東省碳纖維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支撐,業務涵蓋碳纖維、經編織物和機織物、系列化的樹脂體系、各種預浸料、復合材料構制件和產品的設計開發、裝備設計制造、檢測等,依托在碳纖維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成為復合材料業務的系統方案提供商。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度,光威復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1.16億元、26.07億元、25.11億元,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23.36%、23.25%、-3.69%;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42億元、7.58億元、9.34億元,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22.98%、18.18%、23.19%。
2023年前三季度,光威復材實現營業收入17.4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97%,實現歸母凈利潤6.21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7.20%;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2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6.3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0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5.01%
對于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光威復材方面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裝備應用相關業務發展整體穩健,相關量產產品根據訂單需求及時交付,相關合同執行正常,相關項目研發及項目或產品驗證按照項目組織要求順利推進;民品業務中,風電碳梁業務受傳統主要客戶訂單減少、價格下降影響,對營業收入和利潤的貢獻下降明顯,民用碳纖維業務受行業供需格局變化影響,盈利能力有一定程度下降。”
具體來看,公司主營業務包含6個板塊,2023年前三季度,拓展纖維板塊實現收入11.0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9%,定型纖維產品重大合同執行率29.16%;能源新材料板塊實現收入3.4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6.44%,其中新導入客戶實現收入6000.35萬元;通用新材料板塊實現收入2.0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0.24%;復材科技板塊實現收入6789.5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7.22%;精密機械板塊實現收入1750.37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9.07%;光晟科技板塊實現收入629.83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7.55%。
從二級市場來看,光威復材股價今年以來總體呈現下跌趨勢,2023年1月3日以44.91元/股開盤,當日漲幅為4.65%。12月11日,公司股價跌至22.25元/股,為今年以來股價最低點;此后其股價處于震蕩態勢,12月29日報收于26.67元/股,當日跌幅為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