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半夜2點,因為失眠你隨手打開了一個視頻APP,卻發現仍有人在直播帶貨。點進直播間,看到主播畫著精致的妝容,正元氣滿滿地介紹商品,絲毫沒有疲態。懷著疑惑看了一會兒,你才了然:“原來不是真人在直播。”
雖然以上場景略顯科幻,但數字人的確已經進入了直播行業,化身為24小時直播不休息的“卷王”主播,引發數字人上崗潮。或許未來很難再看到李佳琦的“Oh my god,買它買它!”以及小楊哥的“兄弟們,上車!”

數據顯示,中國數字人帶動產業市場規模和核心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將分別達到6402.7億元和480.6億元。而數字人在直播行業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就在不久前,“直播一姐”薇婭的公司與硅基成立了合資公司,并由抖音官方支持,打算全面進軍數字人直播。
企查查的信息顯示,近日,杭州謙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陶亞冬,注冊資本為3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人工智能通用應用系統;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系統集成服務;人工智能公共數據平臺等。
從股東方面看,該公司由羚客(杭州)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均為50%,其中,前者由謙尋(杭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另外,薇婭丈夫董海鋒擔任該公司董事長。
此次合作的另一方硅基智能,成立于2017年,一直致力于AI人工智能、數字人應用賦能實體企業數字化升級發展,不僅斬獲了包括紅杉、騰訊、招商銀行、國新央企等在內的多輪融資青睞,業務也覆蓋數十個行業的近上萬家企業,生產了近150萬個數字人。
由此可見,薇婭夫妻此次成立新公司,是看準了數字人直播市場的巨大潛能。

實際上, 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人的商業價值不斷得到開發,也成了中小企業解決沒錢請主播這個老大難的“利器”。在此背景下,各大知名品牌紛紛開發了自己的數字人IP,瞄準虛擬數字人作為直播、短視頻、品牌代言等應用場景的“工具”。
除薇婭公司外,還有多家公司和MCN機構紛紛搶灘。
去年4月,遙望科技就推出過名為“孔襄”的虛擬數字人。近來遙望也披露,在某平臺的數字人直播場次中,為某飲品品牌單場創造20萬+的銷售額。
5月15日,遙望科技與北京紅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簽訂關于《直播電商人工智能技術/產品戰略合作》的協議,雙方將以資源互補為核心,就人工智能技術/產品的研發、推廣、銷售等事項在直播、短視頻、直播電商、新零售等領域展開全面戰略合作。
定位于數字賦能新消費升級的圣淘集團,截止目前已成為騰訊、抖音、拼多多等巨頭服務商。近期,其入局數字人直播賽道,成立杭州仿生直播科技有限公司。
盡管數字人產業市場龐大,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并不看好用數字人直播帶貨。
一家MCN的負責人夢嬌認為,直觀上看,數字人能幫助商家降低直播成本,但最終能否成功“帶貨”,還需要打一個問號。
在夢嬌看來,數字人直播其實最核心的邏輯就是降低直播成本。如果商家自己請主播帶貨,一個月最少也要支付6000元到8000元的薪酬。每個主播一天最好的狀態只有幾個小時。相比之下,只要不斷電,數字人主播可以24小時一直播,但能不能把貨賣出去不好說。反正我沒有看到數字人直播拿到過特別大的單,除非那種特別好的品牌,‘貨帶人’的那種可能會走一些量,如果要‘人帶貨’的話,估計非常難。

“看過一次AI主播帶貨,不仔細看完全看不出是虛擬人,唯一的缺點是沒法與觀眾互動。”濟南市民劉文靜表示:“效果也沒有真人主播好,語音語調略顯不自然。”
劉靜認為,數字人直播可能更適合推銷一些門票和優惠券。化妝品服飾類的產品還是真人直播效果好一些。
“以目前的技術,數字人肯定暫時無法代替李佳琦、小楊哥等有著強烈個人風格的頭部主播。”夢嬌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