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5月1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前4月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4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26.5億千瓦,同比增長9.7%。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約3.8億千瓦,同比增長12.2%;太陽能發電約4.4億千瓦,同比增長36.6%。
“‘風光’裝機容量增長,帶來綠色發電量的增長,助力經濟大省能源結構調整,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鄙綎|省太陽能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曉斌介紹。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縣域開發副總經理董霜介紹,截至今年1月,山東全網裝機1.6億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占比達40%。“十四五”期間,山東堅持海陸并進、集散并舉,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到2025年,預計光伏發電、風電裝機分別達到6500萬千瓦、2800萬千瓦。
4個大基地項目“入選”
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是我國“十四五”新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總規模達到4.55億千瓦。國家能源局2023年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介紹,截至目前,第一批9705萬千瓦基地項目已全面開工,項目并網工作正在積極推進,力爭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并網投產,第二批基地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第三批基地項目清單已印發實施。
在第三批風光大基地清單上,山東有4個項目“入選”,分別為:華能濱州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東營輝陽四期75萬千瓦光伏項目、東營輝陽五期90萬千瓦光伏項目及位于濟寧的寧德時代1.1GW漁光互補國家級大型光伏發電基地項目。
其中,華能濱州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位于沾化區濱海鎮,距沾化城區約50公里,占地面積約1.98萬畝。該項目已列入山東省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規劃,計劃今年6月開工建設,明年全容量并網投產。
項目由華能沾化新能源有限公司、濱州新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發建設,總投資56億元,規劃裝機容量85萬千瓦,建設一座220千伏升壓站,按照30%2小時配置儲能設施。項目投產后,年發電量13.37億千瓦時,等效滿負荷小時數為1303.17小時。
東營輝陽四期75萬千瓦光伏項目、輝陽五期90萬千瓦光伏項目,均由東營市財金集團主導開發,這兩個項目讓該集團向打造百萬裝機新能源企業邁進了一步。截至目前,兩個項目的配套電力送出工程已開工建設,光伏場區施工監理總承包單位已完成招標,開始進入全面動工建設階段。光伏基地配套建設的儲能電站積極申報納入山東省2023年度新型儲能入庫項目(第一批)名單。“建設大型風光基地項目是區域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打造一流清潔能源企業的重要支撐。”東營市財金集團申報第三批大型風光基地時分析認為。董霜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高滲透率的新能源發電改變了電力系統的原有特性。作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舉措,風光大基地的建設承載著中國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的重任,也是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力量!
200萬千瓦風光基地年底前并網發電
“通俗而言,集中的風光大基地,與分布式光伏項目相比,可以更加接受電網的靈活調度。”張曉斌表示。
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能源局獲悉,山東省首批大型風光基地200萬千瓦,預計于今年年底前實現全容量并網。根據部署,山東加快清潔能源五大基地建設,適度超前開展配套電網工程建設,保障具備并網條件的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及時并網、分批并網,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規模達到1億千瓦。
進行中的風光大基地項目自今年4月陸續實現并網發電。4月18日,山東濰坊濱海風光儲智慧能源示范基地一期3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二批次200兆瓦并網發電,這為魯北鹽堿灘涂千萬千瓦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又添了“綠色動能”。山東濱海能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單立偉介紹,一期3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是目前山東省內單體最大的光伏項目,項目總投資15.08億元,年可生產清潔能源電量約4億千瓦時。山東濱海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長劉象晟介紹,“通過建立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到2025年將實現風光儲智慧能源示范基地的建設目標,總裝機容量達到3吉瓦。”

圖為山東濰坊濱海風光儲智慧能源示范基地一期
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電力行業協會獲悉,4月22日17時18分,華能山鹽150兆瓦光伏項目,實現首批75兆瓦并網,發出了華能在魯北鹽堿灘涂上第一度“光電”。該項目是國家首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暨魯北鹽堿灘涂地千萬千瓦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投資7.4億元,安裝光伏組件275300塊,配套建設220千伏升壓站一座,經壽光羊口魯銀站并入山東電網。項目年發電量2億千瓦時,可滿足10萬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有效改善當地電源結構、降低煤炭消耗、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華能山鹽150兆瓦光伏項目首批75兆瓦并網發電
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是“十四五”期間山東布局建設的五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預計到今年年底,基地在運在建新能源裝機將達到7000兆瓦。
配儲,讓“不可控”變“可控”
大基地建設的推進,帶動風電、光伏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拉動電力工程投資。1-4月份,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1802億元,同比增長53.6%。其中,太陽能發電743億元,同比增長156.3%;核電212億元,同比增長52.4%。電網工程完成投資984億元,同比增長10.3%。
從山東省能源局獲悉,截至4月初,山東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730萬千瓦,同比增長23.9%,占電力總裝機的比重提高到40.2%。其中,風電裝機達到2318.9萬千瓦,居全國第五。董霜介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的有序推進,將深化全產業鏈發展的市場機會!睋浞治,光伏度電成本計算包括電站的壽命周期、投資成本、運行和維護成本、貼現率、電站位置。其中主要是投資成本,投資成本主要包括光伏組件、并網逆變器、配電設備及電纜、電站建設安裝等,光伏組件占比40%-50%,組件的價格一方面由于效率技術的提升,更主要一方面是市場供需決定的,理論上隨著光伏發電的日趨成熟,發電成本會降低,但“看不見的手”也會發揮作用。
采訪獲悉,風光大基地建設推進中,與風光大基地建設同步,輸電通道建設、儲能調峰等都要跟得上。國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中不少設置了配套20%的儲能規模。山東也將配儲比例作為風光項目并網的最優先條件,優先支持配置大型獨立儲能電站的項目!捌揭诛L光新能源的間歇性、波動性,除了發揮煤電調節能力,同時也要輔以各類儲能!倍f,擴大太陽能和風能裝機規模配備儲能系統,可有效提升發電系統可靠性。
她分析說,儲能的意義在于,通過將儲能設施與風、光集成,當發電量太多時就為儲能設備充電平抑波峰,發電量不足時就由儲能設備放電補足缺口,將風光大基地的“不可控”變成“可控”。但是,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風光大基地強配電化學儲能,將直接推高項目開發成本,這對項目經濟競爭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如何平衡好經濟性和合理收益,關系到風光大基地能否長久發展,相關配套政策仍需進一步完善!倍ㄗh,“由于新能源具有間歇性,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結構,對電力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火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儲能等,這些能源主體間需要更加多的協同合作,大型風光基地的消納市場也需要進一步明確!蓖瑫r,建議加大電網建設和調節能力、增強用電側價格和消納的靈活性、為發電側的項目投資保駕護航;加快全國統一大電力市場化的建設,不僅要滿足電力的物理規律,更要實現電力的經濟屬性,這需要政策與資本端的持續鋪路與跟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