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通訊員 王海光 夏在猛 陳杰
為充分解決礦井水含鹽量超標問題,2017年起,兗礦能源通過反復調研和專家論證,結合礦井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高鹽水處理技術,先后累計投入資金近3億元,正式啟動濟二、濟三煤礦兩處高鹽廢水綜合處理工程項目。
作為淮河流域第二大淡水湖,南四湖既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主要調蓄樞紐,也是淮河流域主要蓄滯洪區,承接魯豫蘇皖4省34縣(市、區)3.17萬平方公里范圍的來水。隨著2016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對江河源頭及江河湖庫開展生態環境安全評估,東江、千島湖、南四湖等流域制定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方案。
近年來,兗礦能源緊緊圍繞山東能源集團“建設全球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企業”的愿景,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權屬礦井高鹽水治理系統建設。

為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水質,山東省相繼頒布《山東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和《山東省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第1部分:南四湖東平湖流域》排放標準,其中重點保護區企業外排水全鹽量濃度排放限值為1600mg/L、硫酸鹽濃度排放限值為650mg/L。如果無法達標外排,兗礦能源本部礦井中坐落于南四湖湖畔不遠處的濟二、濟三煤礦礦井生產將面臨挑戰,這兩座“地面似花園,地下出烏金”的現代化礦井,就會面臨隨時關停的境地。
在高鹽廢水綜合處理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他們克服天氣、安全、質量、工期等重重困難,于2021年年初在濟二煤礦率先完成地面復用處理系統并進行投入使用。礦井的水地面復用系統處理規模達到每日4000立方米,礦井水深度處理利用及外排系統處理規模10000立方米,實現了礦井水的全部重復循環利用。通過礦井水深度處理利用、脫鹽與外排,該礦排放標準完全滿足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第1部分南四湖東平湖流域標準。
“兗礦能源全力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礦井,2022年濟二煤礦全年高鹽水地面復用系統水處理量182.57萬噸,高鹽水處理總量251.66萬噸,為南四湖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該礦安全監察處環保科負責人告訴記者。
濟三煤礦高鹽廢水綜合處理系統從2021年7月調試運行到2023年3月底共處理礦井水753萬立方米,產水638萬立方米,供電廠用水207萬立方米,外排水穩定達標排放。同時,產出硫酸鈉6257噸,純度99.4%,達到國標一類一等品,氯化鈉產出11.4噸,純度達到97.0%,產生雜鹽62.5噸。“經過工藝處理的一級除鹽水,還可以回用于井上綠化、沖廁、洗車以及井下防塵、注漿等,節省礦井每天的用水成本。”濟三煤礦環保科科長周金平向記者介紹時自豪感溢于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