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6月16日下午,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啟動金融審計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用3年時間實現對125家商業銀行、3家省屬非銀行金融機構等省級監督對象的審計全覆蓋。
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也在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方面,“做到國有企業、國有資本走到哪里,審計就跟進到哪里。”在發布會上,山東省審計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俠介紹說,“圍繞促進提升國有企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我們正在開展全省國有企業重點改革政策落實情況審計調查,重點關注國有經濟布局結構優化調整、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產監管、重大風險隱患、會計信息質量等方面的情況,嚴查違規處置資產、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盲目決策、侵吞國有資產等問題,促進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緊盯國有企業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對省屬國有企業資產安全和效益情況加大審計力度,開展省屬國有企業財務收支審計、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等工作,著力反映和揭示國資國企管理運行中存在的普遍性、傾向性、典型性問題,促進國資國企改革走深走實、資產安全運行、企業提質增效。”李俠表示。
山東還深化地方金融機構審計監督,助力地方金融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啟動山東省金融審計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用3年時間實現對125家商業銀行、3家省屬非銀行金融機構等省級監督對象的審計全覆蓋,重點關注資產質量、經營效益、風險防控等情況,全面摸清底數,揭示地方金融機構在合規經營、內部管理、風險防控、業務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標本兼治、分類施策的審計建議,推動全省金融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智慧化審計技術應用,針對金融行業特點和發展規律,深化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大數據分析,對金融機構系統性、經營性風險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更好發揮審計建設性作用。”李俠說。
此外,對于公共投資建設項目審計監督,近期,山東省審計廳與濟南市審計局聯合成立審計組,以省市一體化加強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公共投資建設項目審計監督,重點加強對財政性資金投入較大、建設周期較長以及關系國計民生項目的審計,強化工程結算審計,嚴查虛報工程量、高估冒算等違規行為,把建設工程中的“水分”壓出來、擠出來,推動起步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
在深化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審計監督方面,“一年來,我們組織開展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審計、水資源保護利用審計、海洋產業發展及生態保護修復審計等項目,加大對生態保護重點區域、重點事項的審計,著力化解一些影響生態安全的重大風險隱患,推動生態環境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根本治理。”李俠表示,下一步,重點開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政策落實情況專項審計調查,助力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對3市、4縣啟動省管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推動領導干部切實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保護責任。推動建立健全山東省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更好算好領導干部任期“生態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