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實習生 楊佳琪
魯股分拆上市消息不斷。日前,海信視像(600060.SH)披露子公司青島信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芯微”)分拆上市已獲上交所科創板受理的喜訊。在此之前幾日,辰欣藥業(603367.SH)成為生物制藥板塊擬分拆上市的首只魯股。
據經濟導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4月至今,有7只魯股先后披露子公司分拆上市預案。其中包含已成功分拆德石股份(301158.SZ)上市的杰瑞股份(002353.SZ),歌爾股份(002241.SZ)、濰柴動力(000338.SZ)等魯股的分拆上市事宜目前也在推進中。

對于分拆上市,中泰證券分析師劉保民6月25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會促進被分拆子公司的獨立發展和做大做強,同時反過來也能促進合并報表后的母公司規模、業績的成長,有利于母子公司市值與股價的共同成長和穩定。”
海信視像分拆信芯微受關注
作為國內彩電巨頭,海信的一舉一動吸引著資本市場的目光。此番海信視像分拆子公司信芯微登陸科創板同樣受關注。
6月12日,信芯微IPO申報材料被上交所科創板受理。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信芯微在5月中旬IPO輔導狀態變更為“輔導驗收”,其于2023年1月17日輔導備案,整個輔導期僅4個月,堪稱神速。此次信芯微IPO獲受理,意味著海信視像“A拆A”進一步加速。
相比母公司在業內數十年的耕耘,信芯微還很“年輕”。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19年的信芯微,注冊地位于青島市嶗山區,注冊資本3.24億元,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于芝濤。招股書(申報稿)顯示,信芯微此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0817萬股,募集資金15億元,擬用于IT及車載顯示芯片研發升級及產業化項目、大家電、工業控制及車規級MCU芯片研發升級及產業化項目,以及發展與科技儲備基金。
從股東背景看,信芯微的直接控股股東為海信視像,間接控股股東為海信集團控股公司。海信視像直接持有信芯微17829.04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54.95%,系信芯微的控股股東。海信集團控股公司持有海信視像30.02%的股份,是海信視像的控股股東。
除控股股東外,直接持有信芯微5%以上股份的有自然人股東——公司董事、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姜建德,以及法人股東為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下稱“青島微電子”)。其中,姜建德持有信芯微3981.51萬股,持股比例12.27%;青島微電子持有3695.17萬股,持股比例11.39%。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信芯微營業收入分別為2.56億元、4.68億元和5.35億元;對應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13億元、0.75億元、0.84億元,公司于2021年扭虧為盈。

從營業收入看,信芯微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報告期內復合增長率為44.50%。公司芯片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9成左右,2020年-2022年顯示芯片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1.20%、91.70%和85.84%。
對于2020年營業利潤、凈利潤為負,信芯微解釋稱,主要是因為企業成立初期,業務整合和客戶開拓仍在進行中,且保持了較高水平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達50.12%。
據披露,2020-2022年信芯微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1.15%、49.86%和47.84%,2021年較2020年上升8.71個百分點,2022年較2021下降2.02個百分點,呈現先升后降趨勢。信芯微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主要系受顯示芯片毛利率變動影響。
對于信芯微分拆上市事宜,經濟導報記者分別致電信芯微及海信視像。在應海信視像證券部工作人員要求,發送采訪函后,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信芯微官方披露的電話則一直無人接聽。
海信視像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分拆完成后,公司仍將維持對信芯微的控制權。若本次分拆得以實現,信芯微作為專注于顯示芯片及AIoT智能控制芯片的芯片設計公司將實現獨立上市,并通過上市融資增強資金實力,提升企業持續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在劉保民看來,分拆上市有利于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重點領域重塑國企上市公司的價值。他認為,隨著國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提高工作的推進,國企控股上市平臺將有更強烈的意愿對旗下業務進行整合、分拆與剝離,未來或有更多國企啟動分拆上市進程。
分拆上市推進中
7魯股境況各不同
魯股分拆上市大軍正在擴容,包括歌爾股份、濰柴動力、辰欣藥業、特銳德(300001.SZ)在內多只魯股的子公司分拆上市都在推進中。
6月9日,辰欣藥業公告稱,擬將所屬子公司山東辰欣佛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佛都藥業”)分拆至深交所主板上市。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辰欣藥業擬通過此次分拆將佛都藥業打造成為下屬獨立的以眼用制劑為主業的上市平臺,通過上市融資增強資金實力,有利于佛都藥業提升眼用制劑業務的持續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強研發水平,提升品牌形象。
辰欣藥業表示,“通過本次分拆,公司將進一步實現業務聚焦、突出主營業務,繼續堅持‘推陳出新、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專注于心血管用藥、消化系統用藥、肝病用藥、抗腫瘤用藥及營養用藥的發展,實現做優、做強;本次分拆有利于增強公司及所屬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提升上市公司整體價值。”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濰柴動力是目前唯一一家擬分拆兩家公司上市的上市魯企。
今年3月,濰柴動力擬分拆所屬子公司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事宜,迎來最新進展“獲得受理”。此外,2022年6月,濰柴動力還曾披露其另一家子公司濰柴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拆上市的修訂預案。
此外,特銳德在2022年4月也曾公布擬分拆特來電新能源股份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上市公司中已有成功分拆上市的鮮活案例。
2022年1月17日登陸深交所創業板的德石股份,就是杰瑞股份通過分拆上市的。作為從事高端裝備制造、油氣工程及油氣田技術服務的杰瑞股份,其分拆的德石股份屬于公司高端裝備制造業務中的石油鉆井專用工具及設備板塊。
從時間表上來看,杰瑞股份的分拆上市效率不低,從2020年4月21日董事會審議通過預案到2020年11月獲受理,2021年7月過審,再到2022年初上市,用時僅21個月。
那么分拆子公司上市后,母公司與子公司的財務狀況如何呢?以杰瑞股份為例,數據顯示,2021年度及2022年度,杰瑞股份(含德石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7.76億元和114.09億元,德石股份的營業收入占杰瑞股份(含德石股份)的比例分別為5.07%和4.31%;同期,杰瑞股份(含德石股份)凈利潤分別為16.12和22.88億元,德石股份的凈利潤占杰瑞股份(含德石股份)的比例分別3.87%和3.34%。

“2022年杰瑞股份搶抓行業機遇,積極開拓市場,各主要業務板塊除了一家業務尚在培育期外,其他板塊均實現較好盈利,各板塊業務多點開花,已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國新證券在持續督導中表示,德石股份分拆上市后,德石股份仍納入合并財務報表,杰瑞股份可以繼續從德石股份的未來增長中獲益;同時,德石股份分拆上市后,進一步拓寬了融資渠道,提高了上市公司整體融資效率,降低了整體資產負債率,增強了上市公司的綜合實力。
除已順利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杰瑞股份外,歌爾股份分拆歌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已至最后發行上市階段。據悉,歌爾微已于2022年10月順利過會。
而在分拆上市中,也有魯股因其他原因終止子公司的分拆上市事宜,如齊翔騰達(002408.SZ)。今年4月28日,齊翔騰達公告稱,終止已推進兩年半的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事宜。齊翔騰達表示,因在籌劃山東齊魯科力化工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分拆上市期間,公司控股股東籌劃股權轉讓,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人發生重大變化,導致公司不符合分拆控股子公司上市的條件。經充分審慎的研究,公司認為現階段繼續推進齊魯科力分拆上市的條件不成熟,決定終止本次分拆上市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