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同時對今年下半年的房地產市場作出部署。
會議指出,要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積極推動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盤活改造各類閑置房產。
寥寥百余字,信息量巨大。同時,記者注意到,關于房地產領域,相比于此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措辭出現一些變化。
整體基調更加積極
過去幾年,“房住不炒”一直是房地產調控的主基調。
從201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房住不炒”的說法首次被提出。此后數年,這一簡單明了的表述,一直是房地產調控工作的基本遵循,并接連出現在2018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四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工作建議中,并未提到“房住不炒”。當然,這并不代表這一定位會發生動搖,相反,“房住不炒”已成為住房基本制度和長效機制的基本遵循。
在4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房住不炒”再次被提及。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動建立房地產業發展新模式。

▲風口財經制圖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本次會議通稿未提“房住不炒”,整體基調更加積極。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整壓力較大,多地新房、二手房價格均處于下跌通道,投資需求已明顯減少,在當前的市場背景下,更好地支持剛需和改善需求仍是政策方向。
“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
相較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有關房地產方面的表述,本次會議首次提出“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的觀點。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這一表述)充分說明國家對于房地產市場穩發展的重視,也充分認識到市場和政策的新階段矛盾問題,因此具有非常強的導向。
2023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熱度先升后降,隨著前期積壓需求在一季度基本釋放完畢,二季度購房者置業情緒下滑,市場回暖腳步顯著放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9%;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5.3%,銷售額增長1.1%;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到位資金同比下降9.8%。總體而言,多項指標同比仍處于下行通道,但較去年全年出現降幅收窄或轉跌為漲等積極變化。


▲截圖來源:國家統計局
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的低位震蕩并不是周期性調整那么簡單,其背后有個重要的真相,那就是行業發展階段發生了變化。具體來說,這些變化包括購房需求步入冰凍期、投資投機需求大規模離場、供求矛盾開始呈現供大于求的特征、二手房掛牌激增歷史罕見等。
7月以來,多部委發聲,釋放中國樓市進入新階段的信號。如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正從過去的高速發展轉向平穩發展,這是由房地產市場發展階段變化、市場供求關系調整決定的。
“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
樓市發展階段變化意味著過去的許多房地產政策已不再適應新需求,一些舊政策可能會被淘汰,一些新政策陸續出臺。
嚴躍進表示,要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其含義不在于簡單地放松,而在于要扭轉2017年以來一系列過于嚴厲的政策。部分政策和當前市場基本面已經完全不相符,自然要逐漸退場。
從短期來看,有專家認為,過去出于抑制需求過熱考慮出臺的“四限”(限購、限售、限貸、限價)等行政性措施將因城施策逐步放寬。
陳文靜表示,房地產政策的優化仍將以因城施策的方式推進,整體力度有望加大。普通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房地產限制性政策已基本放開,當前核心一二線城市政策空間仍較大,短期來看,這部分城市房地產政策有望進一步優化,優化住房信貸政策、放松郊區限購、降低交易稅費等仍是政策方向。
億翰智庫認為,新的一輪需求端寬松或即將開啟,其表示第二輪寬松的要點可能在于:①基于供需關系變化的新形勢,更大范圍和力度地調整不合時宜的限制性政策,例如核心二線及一線城市外圍區域放松限購、調整認房認貸標準等,三四線城市全面取消限制性政策等;②適時調整一些其他政策,例如考慮階段性的存量房貸利率降低、二套房貸利率降低,房產交易稅費進一步降低等非常規政策。
樓市發展階段變化還意味著中長期的調整、改革將成為樓市健康發展的關鍵。
房地產企業傳統“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的經營模式難以為繼,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說,長期來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治本之策在于“促轉型”,即推動建立良性循環的房地產業發展新模式。 (來源:大眾報業·風口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