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債券是企業低碳轉型發展的重要融資工具。今年以來,綠色債券發行熱度不減。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25日,年內全市場發行綠色債券5063.51億元,同比增長11.42%。其中,綠色金融債發行占比超過五成,民企發行比重進一步提升。
近日,上交所在其舉辦的企業綠色債券融資支持座談及調研會上表示,將積極施為、多措并舉,以期助力企業實現順暢的低碳融資,包括持續提升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的便利性;健全評價考核制度;積極組織綠色債券投融對接、路演等。
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今年以來,綠色債券支持領域更加廣泛,市場也更加規范。下一步,綠色債券高質量發展需要從五方面入手,進一步優化發行機制,提高融資便利性;完善綠色債券認定標準,增強適用性;健全評估體系,提高信披質量和透明度;加強投后管理,建立綠色評價體系;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等。
綠色金融債獲投資者認可
從債券類型來看,一直以來,金融債在綠色債券中發行規模位居首位。今年以來,綠色債券中金融債占比進一步提升。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24日,年內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為2760億元,同比增長104.06%,在綠色債券中占比54.51%,較去年同期提升24.84個百分點。
談及金融債在綠色債券中占比超過50%,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記者表示,一方面,監管部門加大了對綠色金融債的政策支持,通過優化發行審批流程和降低門檻等措施鼓勵綠色債券的發行;另一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在積極配合國家綠色發展戰略,通過發行綠色金融債為綠色經濟提供融資支持。此外,綠色金融債獲得了投資者的廣泛認可,發行成本相對較低,也進一步助推了發行規模的增長。
而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的最終目的之一,是向企業發放綠色貸款。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對記者表示,目前,我國80%以上綠色項目投資資金來自銀行信貸的綠色貸款。主要是因為當前我國對綠色項目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很多企業的綠色項目投資只能依靠信貸融資,無法通過發行債券直接融資。這也進一步推動了金融機構綠色金融債發行的增長。
民企綠債發行規模翻倍
從企業性質來看,今年以來,國有企業綠色債券融資占比依舊較高,為74.83%,但是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民企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出現增長,年內民企綠色債券融資257.91億元,同比增長146.54%,在綠色債券中占比5.09%。
在明明看來,民企綠色債券融資增長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民企綠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融資需求增加;二是監管部門鼓勵民企發行綠色債券,簡化審批流程,交易所也加大了加大對民企綠色債券的支持力度,三是綠色債券獲得投資者認可,民企融資成本有所下降。
另外,今年以來,綠色債券中雙貼標債增多。“綠色+科創”債、“綠色+鄉村振興”債分別有11只、23只;融資規模分別為84.52億元、131.95億元。
明明表示,雙貼標綠色債券可以同時實現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等多重政策目標,有利于拓寬綠色債券的融資渠道和用途。但需要加強監管,避免出現資金挪用、“洗綠”等問題。(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