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    原創    山東    公司    金融    山東國資    智庫    鷹眼IPO    熱點    好品山東    證券    消費    樓市
山東財經網 >> 熱點
國家網信辦起草新規,事關人臉識別!在公共場所使用應報備
來源:中國證券網   加入時間:2023-8-8 15:02:27  

  據國家網信辦8月8日消息,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起草了《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規定(試行)》),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管理規定(試行)》明確,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嚴格保護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實現相同目的或者達到同等業務要求,存在其他非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方案的,應當優先選擇非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方案。

  《管理規定(試行)》指出,賓館、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經營場所,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驗證個人身份的,不得以辦理業務、提升服務質量等為由強制、誤導、欺詐、脅迫個人接受人臉識別技術驗證個人身份。

  《管理規定(試行)》還指出,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或者存儲超過1萬人人臉信息的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應當在30個工作日內向所屬地市級以上網信部門備案。

  《管理規定(試行)》全文如下: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試行)

  (征求意見稿)

  第一條 為規范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保護個人信息權益及其他人身和財產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利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提供人臉識別技術產品或者服務,應當遵守本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應當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承擔社會責任,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不得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秩序、侵害個人和組織合法權益等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

  第四條 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嚴格保護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實現相同目的或者達到同等業務要求,存在其他非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方案的,應當優先選擇非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方案。

  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驗證個人身份、辨識特定自然人的,鼓勵優先使用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等權威渠道。

  第五條 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或者依法取得書面同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需取得個人同意的除外。

  第六條 旅館客房、公共浴室、更衣室、衛生間及其他可能侵害他人隱私的場所不得安裝圖像采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

  第七條 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采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當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規定,設置顯著提示標識。

  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采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的建設、使用、運行維護單位,對獲取的個人圖像、身份識別信息負有保密義務,不得非法泄露或者對外提供。所收集的個人圖像、身份識別信息只能用于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取得個人單獨同意的除外。

  第八條 組織機構為實施內部管理安裝圖像采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的,應當根據實際需求合理確定圖像信息采集區域,采取嚴格保護措施,防止違規查閱、復制、公開、對外提供、傳播個人圖像等行為,防止個人信息泄露、篡改、丟失或者被非法獲取、非法利用。

  第九條 賓館、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經營場所,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驗證個人身份的,不得以辦理業務、提升服務質量等為由強制、誤導、欺詐、脅迫個人接受人臉識別技術驗證個人身份。

  個人自愿選擇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驗證個人身份的,應當確保個人充分知情并在個人主動參與的情況下進行,驗證過程中應當以清晰易懂的語音或者文字等方式即時明確提示身份驗證的目的。

  第十條 在公共場所、經營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遠距離、無感式辨識特定自然人,應當為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為緊急情況下保護自然人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所必需,并由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主動提出。

  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應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請求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遠距離、無感式辨識特定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應當將相關服務限定在最小必要的時間、地點或者人群范圍內,不得關聯與個人請求事項無直接必然相關的個人信息。

  第十一條 除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為緊急情況下保護自然人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所必需,或者取得個人單獨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分析個人種族、民族、宗教信仰、健康狀況、社會階層等敏感個人信息。

  第十二條 涉及社會救助、不動產處分等個人重大利益的,不得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替代人工審核個人身份,人臉識別技術可以作為驗證個人身份的輔助手段。

  第十三條 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處理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人臉信息的,應當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單獨同意或者書面同意。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教育引導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能力。

  第十四條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筑物管理人不得將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驗證個人身份作為出入物業管理區域的唯一方式,個人不同意通過人臉信息進行身份驗證的,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筑物管理人應當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身份驗證方式。

  第十五條 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處理人臉信息,應當事前進行個人信息保護影響評估,并對處理情況進行記錄。

  個人信息保護影響評估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是否符合倫理道德;

  (二)處理人臉信息是否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

  (三)是否限于實現目的所必需的準度、精度及距離要求;

  (四)采取的保護措施是否合法有效并與風險程度相適應;

  (五)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人臉信息泄露、篡改、丟失、毀損或者被非法獲取、非法利用的風險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六)可能對個人權益帶來的損害和影響,以及降低不利影響的措施是否有效。

  個人信息保護影響評估報告應當至少保存三年。處理人臉信息的目的、方式發生變化,或者發生重大安全事件的,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應當重新進行個人信息保護影響評估。

  第十六條 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或者存儲超過1萬人人臉信息的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應當在30個工作日內向所屬地市級以上網信部門備案。申請備案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及其個人信息保護負責人的基本情況;

  (二)處理人臉信息的必要性說明;

  (三)人臉信息的處理目的、處理方式和安全保護措施;

  (四)人臉信息的處理規則和操作規程;

  (五)個人信息保護影響評估報告;

  (六)網信部門認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處理人臉信息,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保密的,按有關規定執行。

  備案信息發生實質性變更的,應在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辦理備案變更手續。終止人臉識別技術使用的,應在終止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辦理備案注銷手續。

  第十七條 除法定條件或者取得個人單獨同意外,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不得保存人臉原始圖像、圖片、視頻,經過匿名化處理的人臉信息除外。

  面向社會公眾提供人臉識別技術服務的,相關技術系統應當符合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第三級以上保護要求,并采取數據加密、安全審計、訪問控制、授權管理、入侵檢測和防御等措施保護人臉信息安全。屬于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還應當符合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的相關要求。

  第十八條 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應當盡量避免采集與提供服務無關的人臉信息,無法避免的,應當及時刪除或者進行匿名化處理。

  第十九條 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應當每年對圖像采集設備、個人身份識別設備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檢測評估,并根據檢測評估情況改進安全策略,調整置信度閾值,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圖像采集設備、個人身份識別設備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

  第二十條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列入網絡關鍵設備和網絡安全專用產品目錄的圖像采集設備、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當按照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由具備資格的機構認證合格或者檢測符合要求后,方可銷售或者提供。

  第二十一條 網信部門會同電信主管部門、公安機關、市場監管部門等有關部門依據職責,加強對人臉識別技術使用的監督檢查,指導督促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履行備案手續,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并督促限期整改。

  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產品或者服務提供者應當對有關部門依法開展的監督檢查予以配合。

  第二十二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發現有違反本規定行為的,可以向網信、電信、公安、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投訴、舉報。

  網信、電信、公安、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收到相關投訴、舉報的,應當依據職責依法作出處理。

  第二十三條 人臉識別技術使用者或者相關產品、服務提供者違反本規定的,由網信、電信、公安、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在職責范圍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進行處罰。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本規定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 本規定自×年×月×日起施行。

  (來源:中國證券網)




編輯:付建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新聞推薦
 
·> 這些地區間鐵路旅行時間大幅壓縮!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個!我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
·> 91家公司排隊備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納斯達克成熱門選擇
·> 1月16日A股收盤:大金融股異動,帶動指數飄紅!
·> MLF超額續作,一季度降準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寬基ETF,便利境外投資者投資創業板優質企業
·> 首部“銀發經濟”政策文件出臺!這些板塊有望受益
·> 滬深交易所發出38份紀律處分,釋放“嚴監管”信號
Copyright @ 山東財經網   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 大眾傳媒大廈F24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综合在线观看|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天天综合天天做天天综合|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止| 天天影视色香欲性综合网网站|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玖玖爱zh综合伊人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久久久久综合网久久| 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 卡通动漫第一页综合专区|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8|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 琪琪五月天综合婷婷|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伊人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图片小说区热久久|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综合久久国产九一剧情麻豆|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伊人久久成综合人影院|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东京热TOKYO综合久久精品 | 色天天综合色天天看| 五月婷婷开心综合|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