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近日,國家標準委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下稱《指南》)。這是國家層面首個氫能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氫能是一種公認的清潔能源,具有重量輕、儲量豐富、燃燒性能好等特點,是未來新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電力、交通、化工等行業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推動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國際標準研究、制定與認證,有利于提升標準的一致性,發揮標準引領支撐作用。尤其是氫能產業發展不斷提速,從產業規模到成本成效都實現了顯著提升。
山東氫能資源豐富,發展優勢突出,2020年6月24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了《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根據《規劃》,到2025年,山東氫能產業總產值規模突破1000億元,累計建成加氫站100座,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到2030年,氫能產業總產值規模突破3000億元,累計建成加氫站200座,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50000輛。山東的這些舉措,有利于促進對氫能產業的投入力度,提升科技水平。但在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目前氫能產業發展尚處于初期階段,包括使用安全、行業標準、研發制造成本等在內的諸多問題正在對氫能高質量發展形成制約,因此,《指南》的出臺恰逢其時。
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此前舉辦的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標準峰會上曾表示,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標準化對促進科技進步、拓展應用領域、保障安全運營、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完善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技術標準的頂層設計和標準體系建設,提升標準化治理效能;要堅持創新發展,加強關鍵技術標準研制。與此同時,要完善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技術標準供給結構,提高各環節技術類別標準的覆蓋度,增加標準有效供給;要推動開放合作,通過多種方式、多種形式深化國際標準交流合作,促進標準協同發展。
標準化是引領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從產業高度,打造和強化氫能產業標準化的頂層設計和工作統籌更是重點突破的關鍵。除了國內標準外,山東在“雙碳”背景下,要扎實推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發展產業同時,積極參照和對標國際標準,規范氫能“制、輸、儲、加、用”全環節,確保氫能安全、高效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