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在8月11日舉行的2023首屆專精特新產業(安丘)高質量發展論壇暨企業產融對接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原副局長、一級巡視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總經濟師葉定達,在主旨演講中對質量強國背景下“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與新機遇給出具體路徑。他認為,提高我國質量發展水平、夯實質量發展基礎,既需要頂天立地的大企業,更離不開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堅持“專精特新”發展,是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指出,建設質量強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由大向強轉變的重要舉措,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引發質量理念、機制、實踐的深刻變革。
在葉定達看來,一個良好的生態,應當由高大的喬木、風貌的灌木、豐富的草本植物共同構成。所以,質量的提高離不開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提高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2023年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專精特新”企業是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的企業,是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和供應鏈穩定性的基礎力量。近年來,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中小企業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經過10年的培育,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萬余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9.8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達21.5萬家,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葉定達介紹,前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5方面的特征:超五成研發投入在1000萬元以上;超六成屬于工業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行業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細分市場首位;有九成為國內外知名大企業提供直接配套。
“前四批中已有64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了!比~定達表示,從A股上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來看,它們表現出高成長、高利潤、高估值、高研發強度,以及低市值、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領域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特點。
葉定達認為,有恒心、足夠專心、不斷創新,是這些“專精特新”企業的典型特點。所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不僅是深刻理解用戶需求的行業專家,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配套專家,也是不斷迭代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專家。
葉定達表示,2022年工信部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其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標準中,特色化標準由地方來結合自身情況來修訂,這就給地方一個空間,結合地方特色,形成地方優勢。
對于當前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有關措施,葉定達給出“點、線、面結合,賦能、賦智、賦值三方面發力”的有效路徑:點,是以“百十萬千”為目標,培育優質中小企業;線,以“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七條鏈”融通;面,以“三載體一平臺”,助力強鏈補鏈;以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以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以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