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6方面24條政策措施,持續加強外商投資保護,吸引外商加大投資力度。
《意見》提出,鼓勵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設立投資性公司、地區總部,相關投資性公司投資設立的企業,可按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外商投資企業待遇。深入實施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內投資試點,建立健全QFLP外匯管理便利化制度,支持以所募的境外人民幣直接開展境內相關投資。
山東可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作用,促進QFLP試點業務盡快落地,吸引和利用外資更好地服務地方實體經濟。
《意見》要求,完善外商投資企業服務保障。建立健全外商投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
當前外貿外資發展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亟待出臺一攬子政策措施,以確定性對沖各種不確定性,增強企業發展信心,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推動高質量發展。
應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擴大小微企業承保覆蓋面,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通過在新三板掛牌、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等措施,從貸款、保險、財稅、金融等各方面,出臺真金白銀的支持政策,更大力度為企業做好服務保障。
針對堵點難點問題,應加強問題導向,面對外商投資中訂單不足、項目儲備不足、國際往來不暢等問題,積極擴大重點產品、重點市場出口,促進大宗商品和先進技術設備進口等多個切口,強化外資項目統籌、要素保障,暢通跨境商務人員往來等措施,實實在在助力企業紓困解難。
在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方面,《意見》提出,強化外商投資促進資金保障。過去,外資70%流向制造業,現在則75%至80%流向生產性服務領域,也就是研發、技術、設計、咨詢、人才等方面的服務,以及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互聯互通。今年以來,多地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確保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紅利充分釋放,為外資企業在華發展保駕護航。
山東應以高技術產業為著力點,大力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以及數字經濟等領域;鼓勵外資設立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結算中心等各類全球性或區域性運營機構,增強要素資源配置能力。這是將來引進外資的重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