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見習記者 高冉
回購股份本是利好消息,但是啟動了近5個月,公司“一股未買”,反而是其高管、股東頻頻減持。近來,百合股份(603102.SH)的動向,引來部分投資者的關注。
公司為何在股價處于低位時不實施回購?釋放回購利好是否是在配合相關方減持?帶著投資者的疑問,經濟導報記者致電公司并發出采訪函,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復。
投資者認為“誠意不足”
8月16日,百合股份發布公告,披露了廣發信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發信德”)減持公司股份的情況。其中顯示,在今年3月24日-8月11日期間,廣發信德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了公司63.99萬股,對應減持金額2917.18萬元。
頗有意思的,廣發信德開始減持的3月24日,正是百合股份披露回購方案的時候。到如今,近5個月時間,股東減持套現金額都已是千萬元級別,但公司的回購卻一直未見動靜。
根據公司3月24日發布的信息,其董事會通過了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方案,擬回購股份的金額不低于3000萬元,不超過6000萬元,回購價格不超過50元/股,回購來的股份擬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公司發布回購方案時,提出來這是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隨后公司股價也出現了明顯回升。但是現在已經快5個月了,公司方面一直不實施回購,反倒是股東、高管減持動作不少。”8月15日,一位關注百合股份的投資者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道,這讓他對公司展現出來的“信心”打了問號。
也有受訪投資者指出,百合股份發布回購方案時,其股價在43元/股附近,之后公司股價維持了較長時間的震蕩。8月9日公司披露了半年報,上半年業績向好,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6%,公司股價由此大幅上漲,一度達到48.98元/股。“公司對于經營面應該更為熟悉,前面業績尚未披露、股價處于低位時不回購,現在股價都快漲到50元/股的回購上限了,而且公司賬面上的現金(貨幣資金)維持在10億元之上,明顯感覺公司回購誠意不足。”
近期百合股份的股吧中,也可以看到部分股民對公司遲遲不實施回購產生的疑慮。有人問及“公司想回購股份,為什么股東卻減持?”的問題;有人擔心公司遲遲不回購股份,是否是不看好公司現在的股價。
更值得注意的是,自百合股份披露回購方案、公司股價震蕩上漲期間,減持公司股份套現的不僅有廣發信德,還有公司監事鄭志海。據悉,鄭志海是在今年2月9日披露的減持計劃,擬減持30萬股公司股份。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顯示,在百合股份回購方案披露前,鄭志海已減持11.72萬股;而在回購方案披露之后,鄭志海又減持了約18.27萬股,對應金額超過800萬元。有受訪投資者甚至由此提出了公司披露回購方案是否為配合高管減持的疑慮。
對于上述投資者的問題,經濟導報記者致電百合股份并發出采訪函,但至截稿,并未收到相關回復。
上市公司回購完成度引監管層重視
采訪中有券商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廣發信德、鄭志海的減持計劃發布于2月9日,早于回購方案披露前,與公司回購股份的行為并不沖突。而且,根據去年發布的《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只要符合股份減持的相關規定,上市公司股東可以進行減持。但是,對于上市公司遲遲不進行回購,股東卻頻頻減持的情況,投資者還是要謹慎對待,不盲目跟風投資,保持清醒與客觀,關注公司動向,做出理性選擇。
實際上,作為提振投資者信心的重要一環,監管層對于上市公司回購的完成度愈發重視。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個別上市公司就因為沒有完成股份回購計劃,而受到警示。
如8月8日,中國天楹(000035.SZ)公告稱,因實際回購股份金額未達到回購報告書中的下限金額,收到江蘇證監局警示函。 據悉,公司于2021年11月13日披露了《關于回購公司股份的報告書》,擬以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用于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回購金額不低于8億元且不超過15億元,回購期限12個月。2022年11月12日,公司披露《關于回購股份期限屆滿暨回購實施結果的公告》,累計回購股份1.13億股,回購金額6.56億元,實際回購股份金額未達到回購報告書中的下限金額。
公司上述未按照回購股份報告書約定實施回購的行為屬于違反承諾的情形。根據規定,江蘇證監局決定對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3月16日,龍韻股份(603729.SH)公告稱,上交所決定對公司及時任董事長余亦坤予以監管警示。據悉,2022年3月2日,公司披露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方案的公告,而截至2023年2月28日,已累計回購股份117.29萬股,占回購數量下限的50.26%,公司未按前期披露的回購計劃完成回購。
上交所指出,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對公司股東權益和公司股票交易價格都將產生較大影響,市場和投資者將對此形成相應預期。因此,在披露回購方案時,公司應當根據自身資金狀況和履行能力,審慎制定、披露合理的回購股份方案,并嚴格按照公告的回購方案實施回購。
而龍韻股份未按已公開披露的股份回購方案實施回購,實際回購數量與披露的回購方案存在差異,影響投資者形成的合理預期。余亦坤作為公司經營管理決策及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在公司股份回購事項中未勤勉盡責。由此,上交所給出了監管警示。
經濟導報記者通過Wind資訊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10余家山東上市公司發布了在二級市場回購股份的方案,百合股份是目前唯一一家尚未實施回購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