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見習記者 楊佳琪
科大訊飛(002230.SZ)這只在校大學生創業第一股正在經歷什么?從日前公司披露的兩份公告中,可見端倪。
8月15日,科大訊飛公告稱,公司實控人、董事長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賣出3995.61萬股公司股份,用以償還23.5億元的到期債務。在此前的8月12日,科大訊飛披露的2023年半年報顯示,今年前6個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8.42億元,同比下降2.26%;實現歸母凈利潤7357.2萬元,同比下降73.54%;基本每股收益0.0318元,同比減少73.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為3.04億元,同比下降208.99%。
對于選擇在半年報發布之后減持股票償還債務,科大訊飛回應了經濟導報記者的一系列采訪問題。
期間費用大幅增長
投資收益“解渴”
雖然這份半年報并不好看,但科大訊飛已經盡力了。
今年一季度,科大訊飛實現營業收入28.88億元,同比減少17.64%;歸母凈利潤凈虧5789.53萬元,同比下降152.2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3.38億元,同比下滑331.82%。此外,公司毛利也同比下降14.89%。
對于一季度的表現,科大訊飛認為是短期沖擊,不影響公司長期經營基本面。
在科大訊飛看來,公司第二季度的經營扭轉了第一季度業績下滑的不利局面。
數據顯示,科大訊飛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9.5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68%,環比增長71.56%;實現毛利19.3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80%,環比增長60.21%。此外,公司第二季度完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4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75億元。
經濟導報記者觀察到,從財報數據來看,科大訊飛上半年歸母凈利潤指標已從一季度的虧損轉為正值,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也從一季度的3.38億元縮減至3.04億元。
但對于扣非后的虧損,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科大訊飛上半年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及金額為3.77億元,其中頗為顯眼的有兩個項目,一是2.2億元的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二是同比暴漲14039.59%的投資收益。科大訊飛解釋,投資收益增長主要系出售三人行、寒武紀股票確認相關收益所致。
雖然較一季度有所好轉,但從半年整體來看,科大訊飛期間費用大幅增長。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科大訊飛期間費用為35.3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58億元,其中銷售費用為14.55億元,同比增長6.17%;管理費用為5.61億元,同比增長7.08%;研發費用為15.17億元,同比增長5.43%;財務費用為413.54萬元,同比增長最多,達到107.64%。
同時,科大訊飛加大了融資力度,公司短期借款為9.34億元,同比增長72.52%,長期借款同比增長245.69%至29.8億元,同時占用供應商資金也大幅增長,表現為應付賬款同比增長48.92%,達到48.69億元。對此,科大訊飛工作人員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融資費用的增加也是為了增加投入,均與業務相關。”
前后2次減持
“套現”只為還債
科大訊飛是中國在校大學生創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劉慶峰以在校大學生身份開始創業。
資料顯示,科大訊飛成立于1999年,于2008年5月上市,注冊資本為23.16億,是亞太地區知名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業,依托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訊飛開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587項AI能力及一站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持續構建;在教育、醫療、智慧城市、企業數智化轉型、辦公等領域,已經實現了源頭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的良性互動。
8月15日,科大訊飛公告披露,劉慶峰減持公司3995.61萬股股份。減持前,其持有科大訊飛約1.68億股,持股占比7.27%;減持后,劉慶峰持股約1.28億股,占比5.54%。對于減持,科大訊飛工作人員回復經濟導報記者的采訪,“董事長減持主要目的是償還2021年定增時的借款。”

據悉,2021年7月,為鞏固公司控制權,滿足公司業務快速發展帶來的營運資金需求,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劉慶峰通過質押融資等方式借款籌集資金23.5億元,用于認購科大訊飛非公開發行股份,目前該筆債務已到期。
加上此次操作,科大訊飛上市15年來,劉慶峰先后4次增持,2次減持。與此次目的類似,上一次減持,是在2020年初為償還中國移動入股時跟投的借款本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