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2023年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活動板塊的“2023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行。
其中: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周亮表示,逐步完善綠色低碳發展和綠色金融制度框架,形成與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相匹配的金融政策安排。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統計監測和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制定綠色金融信息披露標準,為金融機構全面衡量碳足跡,加強氣候和環境風險的管理提供指導。
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金中夏表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新的可喜進展,7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首次突破3%。從貿易看,1~7月,貨物貿易中人民幣結算的占比達到了24%,為近年來的最高水平;從投資看,到6月末,境外主體配置人民幣資產余額已經達到9.8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證監會首席律師焦津洪表示,近年來,證監會強化資本市場監管執法,“零容忍”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持續凈化市場生態,堅持抓早抓小,強化日常監管。
今年以來,證監會開展上市公司財務“洗澡”專項整治,對32家公司立案調查,公司治理專項行動圓滿收官,發現問題整改率超過95%;強化年報審計監管,235家上市公司年報被出具“非標”意見;加強證券基金機構現場檢查,開展行業文化建設專項治理,針對內部治理、績效考核、員工管理等相對薄弱領域,加強規范管理,從快從嚴處理違法違規機構和責任人員。
證監會成立了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活動協調工作小組,加大對重大案件的協調力度,完善信息共享機制;與公安機關聯合開展情報導偵成功查辦一批廣受關注的大案要案;建立最高人民檢察院派駐證監會的工作機制,建立涉刑移送案件向檢察機關同步抄送機制,2021年至2022年,同步抄送檢察機關涉刑移送案件190件。
證監會還加強了大案要案懲治和重點領域執法,2021至2022年,共辦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中介機構違法、債券虛假陳述等案件1200余起,作出處罰決定700余項,罰沒款金額70余億元,市場禁入160余人次。
焦津洪強調,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我國經濟具有重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新的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和企業不斷涌現,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資本市場面臨的環境雖然有挑戰但更有機遇。“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各部門及有關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投資者的信心一定會加快地恢復,中國的股市一定會有一個更加健康的明天。”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要實現用數字人民幣作為所有零售場景下的支付工具。微信、支付寶、作為運營機構的商業銀行掌銀APP、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的APP等錢包提供商,也包括數字人民幣運營機構要有合規意識,取得相應金融牌照并服從監管。短期內,我們可以先從技術標準上統一二維碼標準,實現條碼互認;長期來看,我們將穩步實現支付工具的升級。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鄭薇表示,上半年我國外匯市場穩定性和韌性不斷增強,跨境資金流動平穩有序。初步統計,2023年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經常賬戶順差1468億美元,處于歷史同期較高水平,資本項下跨境資金流動趨穩向好,上半年境外資金呈現凈流入的態勢,外資凈買入境內股票和債券增多,其中外資凈買入境內債券近790億美元。(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