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戴岳 見習記者 李淑楠
“去年各大銀行理財產品大面積虧損,今年存款利率又下調,想給自己的錢保值可太難了!”近日,前去興業(yè)銀行咨詢的投資者王興感嘆,“不久前我剛在銀行理財經理的推薦下,入手了一款不錯的銀保產品。”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王興提到的這款“不錯的銀保產品”,是興業(yè)銀行代銷的鑫享未來二號增額終身壽險。
“3.0%復利,不接受任何市場波動,非常適合追求穩(wěn)健的客戶。”興業(yè)銀行濟南分行一位客戶經理表示,“在定期存款利率降低、理財不保本的情況下,這種保本產品很受大家喜歡。”
經濟導報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發(fā)現(xiàn),當前存款利率下行,銀行理財經理對理財產品的推薦熱情降低,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等代銷保險產品成為銀行的重點熱銷“對象”。
銀保產品熱度持續(xù)上升
經濟導報記者在走訪中注意到,銀行理財經理主要向客戶推薦的有增額終身壽險、分紅型兩全保險等儲蓄型保險,尤其是增額終身壽險。
在青島銀行大堂經理提供的理財產品推薦表上,跟其他銀行理財產品相比,華夏南山松(尊享版)終身壽險顯得格外突出。
“這款產品保額按3.00%的利率每年遞增,1萬元起,保障期限終身。”青島銀行大堂經理李巖向經濟導報記者介紹,“增額終身壽險很受客戶歡迎,非常適合中長期投資。”

青島銀行相關宣傳頁 李淑楠/攝
興業(yè)銀行濟南分行一位客戶經理向經濟導報記者重點介紹了金鴻利兩全保險(分紅型)。以30歲男性3年交費、年交10萬、6年期滿為例,假設較高紅利水平,期滿收益可達357478元,其他條件不變,若改為10年期滿,期滿收益則可達到414429元。“用時間換取收益,時間越長,收益越高。不過,這類銀保產品短期支取是非常不合適的。”她表示。
“市面上換取收益的方式無非有兩種,一是用時間換,二是用風險換,但是大部分客戶不想承受風險,尤其是中老年客戶,因此銀保類產品更能迎合他們的偏好。”招商銀行理財經理張同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保險公司銀保渠道就增長迅猛。經濟導報記者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2022年A股五大上市險企壽險板塊銀保渠道保費均實現(xiàn)同比正增長,中國太保旗下的太保壽險銀保渠道收入增速最高,同步大幅增長308.7%。
從銀行層面看,截至2022年末,中國工商銀行代銷個人保險業(yè)務達1144億元;交通銀行代銷保險產品余額為2551.02億元,較2021年末增加337.21億元。銀保產品逐漸成為穩(wěn)健型投資者的“心頭好”。
買銀保產品警惕資金流動性風險
“我周圍有不少銀行理財?shù)耐顿Y者不再購買或減少購買理財產品,而轉投定期和保險了。”王興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根據(jù)銀行業(yè)理財?shù)怯浲泄苤行陌l(fā)布的報告,在過去一年里,銀行理財?shù)囊?guī)模總體表現(xiàn)下降,從29萬億元降到25萬億元。

資料來源:銀行業(yè)理財?shù)怯浲泄苤行?/EM>
“我們現(xiàn)在不太給客戶推薦理財產品,理財不能保本。三五年的話推薦存定期或購買國債,長期的話推薦銀保產品,一是獲取投資收益,二是能夠增強客戶打理資產和儲蓄的意識。”張同表示。
“銀行理財?shù)娘L險上升了。一是去剛性兌付,驅逐保本理財,銀行理財整體風險增大;二是凈值化會增加銀行理財?shù)氖找娌▌樱瑯訒黾语L險。風險增加了,收益率卻降低,去年更是大面積虧損,因此,遭到很多客戶棄購。”一位中信證券相關工作人員對經濟導報記者解釋。
“但是,投資者追求穩(wěn)健要理性。”該中信證券工作人員提醒,“購買銀保產品要警惕資金流動性風險。投資者要避免中途退保的情況發(fā)生,中途退保往往只能獲得保單現(xiàn)金價值,還會扣除相應手續(xù)費,所以會帶來較大資金損失。”
“銀行銷售保險的確可以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這是銀行理財經理積極推銷保險產品的理由之一。”山東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文平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者需要根據(jù)自身需求,結合產品安全性、收益性、靈活性做綜合決策。”
合理分配理財
“保險產品的好處是可以明確說保本,這樣一來,銀行理財經理賣保險心理負擔小,不用擔心客戶虧錢引起投訴問題,另一方面,賣保險比賣普通理財賺得多。保險理財動輒五年、十年起步,談保本其實意義不大。”上述中信證券工作人員表示。
融360數(shù)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銀行在推薦保險產品方面一直都非常積極,其中一個原因是銀行及員工可以從中拿到較高的傭金及提成。
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招商銀行實現(xiàn)代理保險保費723.89億元,代理保險收入121.59億元;而代銷基金的銷售規(guī)模達到了3350.58億元,但是收入只有68.55億元。有媒體測算,某家股份行代理保險產品的手續(xù)費費率,是賣銀行理財產品的109倍、賣基金的8.35倍、賣信托的4.12倍。
對于應如何合理看待各類理財產品,李巖主張客戶配好“四筆錢”,“一是保本的錢,存定期,三年期年利率為3.05%;二是投資的錢,可購買穩(wěn)健型理財,固收打底,分享經濟紅利;三是要花的錢,活錢可放在’天天開薪’,1元起購,隨時存取;四是保障的錢,可投儲蓄型保險產品,保障期限終身。”
(應采訪對象要求,李巖、張同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