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見習記者 李淑楠 楊佳琪
山東省屬企業在年內已進行多輪人事變動。據不完全統計,前8個月已有8家省屬企業主要負責人出現調整。
經濟導報記者觀察到,今年以來,山東省屬企業“一把手”調整呈現內部升任的顯著特征,在系統內積累了豐富管理經驗的高管人才得到重用提拔。
國企改革專家、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9月6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山東有多家國企負責人都是由總經理升任董事長,而且經營保持好的勢頭,整體上表明山東國企保持穩健的發展特點。
“改革落地生根、藍圖變為現實的一大關鍵在于‘一把手’。”經濟導報特約評論員、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冀剛博士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從省屬企業新掌門的個人履歷和主政特色來看,懂專業、敢改革是最為顯著的特點,相信伴隨擁有敏銳市場意識、豐富管理經驗和從政資歷的高管人才履職履新,必將有力促進省屬企業進一步煥發新活力、展現新氣象,推動改革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些新掌門履新后,會為企業提供哪些發展思路呢?
王其峰: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今年年初,山東高速集團迎來新掌門人。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23年2月王其峰出任山東高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王其峰歷任山東省交通廳科技處科員(其間掛職莘縣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交通廳科技教育處副主任科員;山東省交通廳科技教育處主任科員;山東省交通廳科技教育處副處長;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建設管理處處長;山東省交通運輸廳辦公室主任;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
在7月25日山東高速集團召開的2023年上半年工作會議上,王其峰要求,要聚力謀劃生產經營,千方百計維護發展大局。要聚力推進重大項目,千方百計完成投資建設任務。聚力提升服務效能,千方百計打造一流管養體系。要聚力開拓市場空間,千方百計提升行業話語權。要聚力抓實精細管理,千方百計打好六大攻堅戰。要聚力防范化解風險,千方百計守住安全發展底線。要聚力加強黨的建設,千方百計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王其峰表示,持續緊盯全年目標,解決好“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干”三個問題。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下好規劃設計“先手棋”,擦亮道路質量“金名片”,打好項目落地“主動仗”,推動重大項目提速增效。
8月26日,山東高速集團召開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專題調度會。王其峰強調,要按照集團半年會上提出的“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部署,加快推進在建項目建設,盡早實質性開工新項目。
王繼東: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加快數字化轉型

金融領域的一家山東省屬企業,在今年3月迎來了新任掌門人。據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官網消息,3月2日,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社員大會2023年第一次會議在濟南召開,省聯社黨委書記王繼東代表理事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守正創新 務實奮進 全力推動全省農商銀行高質量發展新跨越》的工作報告。上述信息顯示,王繼東已任山東省聯社黨委書記。
公開信息顯示,王繼東歷任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副主任;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煙臺市委副書記;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山東省金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副書記、副理事長、主任。
7月28日,省農信聯社召開全省農商銀行2023年上半年經營分析(視頻)會議。會議披露,截至6月末,全省農商銀行各項存款余額2.83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88萬億元。高質量發展關鍵性指標出現改善趨勢:存款成本管控效果持續顯現;實體貸款日均余額較年初增加896.3億元,同比多增402.1億元;主要監管指標持續改善。
8月29日,王繼東到煙臺調研。調研期間,王繼東表示,先進制造業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農商銀行作為本土銀行,要把支持地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著力點,必須責無旁貸地承擔起社會責任,積極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為助推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在8月31日召開的第五屆中農金30人論壇青海會議上,王繼東出席并作《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農商銀行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發言。他指出,推動數字化轉型,既是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和監管要求的迫切需要,更是農商銀行主動適應數字化時代發展,有效應對他行競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對于全國農信數字化轉型工作,王繼東表示,農信系統數字化建設基礎弱、起點低,各省區之間進展不平衡。為加快推進全國農信數字化轉型,發揮先行省份的引領作用,他建議,加強數字化轉型研究,完善數字化轉型發展規劃,搭建數字化轉型交流平臺。
辛樹人:聚焦實體經濟,服務綠色低碳技術企業發展

同樣處在金融領域的另一家山東省屬企業,也在今年6月迎來新掌門。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今年2月,恒豐銀行在濟南召開2023年第二次董事會會議,會議提名辛樹人為執行董事并選舉其擔任恒豐銀行董事長。6月1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批復信息顯示,核準辛樹人恒豐銀行執行董事、董事長的任職資格。在任職資格獲批后,辛樹人正式接棒陳穎,成為恒豐銀行改革重組后的第二任董事長。
今年8月,由恒豐銀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主辦的“恒綠勵新·豐融致遠”綠色金融交流研討會在山東威海舉辦。辛樹人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生態文明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建設美麗中國、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金融業已成為重要的參與力量。金融機構要更好支持綠色低碳轉型,需堅持以人為本,以實際行動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聚焦實體經濟,服務綠色低碳技術企業發展;踐行ESG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堅持守正創新,加快綠色金融數字化轉型。
研討會現場,威海市銀行業首個碳中和網點——恒豐銀行威海分行營業部碳中和網點正式揭牌。
據悉,近年來恒豐銀行把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作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踐行ESG發展理念,聚焦清潔能源、環保整治、綠色智造、綠色交通、碳金融等領域,不斷搭建具有核心優勢的產品體系,持續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連續獲評中國銀行業協會“綠色銀行評價先進單位”。
截至2023年6月末,恒豐銀行綠色信貸總額同比增幅58.96%,綠色貿易融資同比增幅120%,各項增幅位居同業前列。
欒健:打造國內知名資本投資和資產運營平臺

除了金融領域之外,省屬企業中的資本運營公司同樣也有掌門履新。2月27日,山東國投召開領導干部會議,宣布省委決定:欒健任山東國投黨委書記、董事長;免去李廣慶的山東國投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
欒健履新后,在進行密集走訪調研的同時,也在業務板塊重組、打造新平臺方面展現新作為。
6月2日,山東省國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國控資本”)、山東省國控資產運營有限公司(下稱“國控資產”)的揭牌儀式在濟南舉行,這是山東國投投資金融和資產運營板塊整合重組的重要成果。
欒健在揭牌儀式上表示,整合投資金融和資產管理業務,成立國控資本、國控資產,是新一屆公司黨委謀劃落地的第一項重大改革發展措施,是一項戰略性、標志性、牽引性舉措,對更好推動山東國投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欒健要求,要盡快完成實質性整合、一體化運作,要抓緊研究明確戰略發展規劃思路,高標準、高起點、高定位找準未來發展方向。緊扣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這個總目標,要心無旁騖攻主業,切實把重點重心放到大力轉變發展方式,提高效率效益上來,搶抓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深度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主動對接發展需求,找準切入點、價值點,以資源優化、產業進退推動國有資本由舊動能向新動能的良性流動。持續優化企業經營的每一個環節,調動一切資源和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抓經營、拓業務、壯規模、提質量,努力打造全國知名的國有資本投資平臺和資產運營平臺。
李波:追求“有利潤的營收”和“有現金流的利潤”

山東土地集團也在4月迎來了新掌門。4月13日,山東土地集團召開領導干部會議,宣布省委決定:李波任集團黨委委員、書記、董事、董事長;因年齡原因,展寶衛不再擔任集團黨委書記、委員、董事長、董事。此前李波擔任日照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此番調整,屬于由政轉企的又一案例。
6月5日,山東土地召開1-5月份經營分析會,通報集團投資情況、業務推進情況和財務指標等情況。李波在會上指出,各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對土地業務和鄉村振興業務的政策研究,主動作為,不等不靠,不斷拓寬創新發展路徑。要認真謀劃生產經營問題,對照年初制定的任務目標,全力以赴、狠抓落實,通過深化改革增強活力,優化產業鏈條,形成“拳頭產品”,確保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經營目標。要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來經營決策、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追求“有利潤的營收”和“有現金流的利潤”,提高集團抵御風險的能力,確保集團健康穩定發展。
經濟導報記者留意到,今年8月16日,山東土地集團召開領導干部會議,對集團權屬公司、總部部室和直屬機構進行優化整合,李波出席會議。
山東土地集團表示,此次優化整合圍繞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對集團總部部室和權屬公司職能配置、權責關系進行了優化和合理劃分,調整優化集團總部部室,整合組建八大專業化子公司,以提高專業履職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重點,全面提升總部戰略決策和風險防控能力、對資源資本資產的運營管控能力,全面推動權屬公司由“單兵作戰”向“攥指成拳”轉變,持續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真正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和拳頭業務,推動形成更多的發展增長極。
郭曉東:以高效投融資構筑高質量綠色產業生態

6月1日,山東發展集團召開領導干部會議,宣布省委決定:郭曉東任山東發展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偉任山東發展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免去孟雷的山東發展黨委書記、董事長、董事職務。此前,郭曉東任山東發展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已滿4年。
董事長、總經理雙雙履新后的山東發展,錨定目標任務,堅持問題導向,深化國企改革,優化國資布局,實施戰略重組,提升集團核心競爭力。
6月28日,山東發展舉行綠色資本投資集團和現代產業投資集團揭牌儀式,對綠色投融資板塊和園區實業板塊進行重組整合。據悉,綠色資本投資集團要積極打造綠色投融資平臺,加大對綠色產業、清潔能源和低碳循環等領域的投資力度,打造綠色投資品牌,不斷提升集團綠色投資的影響力。現代產業投資集團要打造綠色智慧園區,強化提升資源整合和價值創造能力,實施產融結合、雙輪驅動,形成縱向延伸、橫向關聯、互為支撐的產業生態,爭當省內現代產業的排頭兵。
當前,山東省正處在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的戰略關鍵期。山東發展出手重組兩個板塊,這場棋局背后醞釀怎樣的布局?
在7月28日出版的《中國會計報》上,郭曉東表示,現在也是山東發展集團進行“二次創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窗口機遇期,首要任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國內一流綠色產業投資集團。
“投資投好了,就會成為明天的利潤;投不好,就會是明天的負擔。”郭曉東表示,作為一家投資類企業,投資能力是看家本領。要打造一流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必須樹立符合企業綠色科技產業發展實際、適應企業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投資理念,堅持“實業為主、產融結合”的發展理念,以服務全省重大戰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提升產業競爭力為目標,聚焦綠色科技領域,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及產業鏈中高端環節進行布局的總體目標下,通過良好的資金支持,引導產業投資、實施產業整合、重塑產業結構,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綠色科技產業生態。
丁藝:通過加強“協同創新”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7月,省屬大型文化旅游企業迎來新掌門。山東文旅集團官網發布信息顯示,7月14日下午,集團召開領導干部會議,宣布省國資委黨委關于集團主要負責同志調整的決定:丁藝任山東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免去高洪雷同志的山東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在此之前,丁藝任山東文旅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通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山東文旅集團已經完成了整合工作,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未來要通過深化協同和創新,實現從整合到融合。”在7月19日山東文旅集團召開的2023年度半年工作會議上,山東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藝多次提到“協同”與“融合”。這與今年山東下發的《關于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的融合發展的重要性高度契合。
成立于2020年8月的山東文旅集團,集合了魯商集團、魯信集團、山東黃金集團、山東能源集團等老牌省屬企業的文旅資產。整合完成后,山東文旅集團業務目前形成了覆蓋面較廣的產業鏈條,涵蓋景區規劃設計、景區投資運營、土地整理、文化產業投資、電影院線、酒店運營、媒介整合營銷、會議會展服務、賽事運營等。
正所謂,企業重組是起點,整合融合才是關鍵。面對完成整合的山東文旅集團,新任董事長丁藝堅定選擇了一條走向融合、協同創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丁藝在進行重點部署時表示,下半年要以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切入點,繼續按照集團“54331”的發展思路,通過加強“協同創新”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做好強黨建、促發展、提質效、擴規模、抓改革、守底線六方面工作,確保優質高效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全力服務發展大局,穩步提升運營水平,持續做大資產規模,推動改革走向深入,牢牢守好四個底線。
張莉:著力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綜合性要素交易平臺

山東產權交易集團在今年7月迎來新掌門。7月14日下午,山東產權交易集團召開領導干部會議,宣布省國資委黨委關于集團主要負責同志任命的決定:張莉任山東產權交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在此之前,張莉在山東產權交易集團擔任董事、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在7月22日山東產權交易集團召開的2023年上半年運行分析會上,張莉指出,集團上下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加壓奮進、真抓實干,攻堅三季度、決戰下半年,確保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重點要做好狠抓經營提質效,服務戰略保落實,對標對表抓提升,科技創新助轉型,嚴守底線防風險五個方面工作。在科技創新助轉型方面,張莉提出,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著力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綜合性要素交易平臺,用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8月15日,沿黃九省(區)國資委主辦、黃河流域要素市場聯盟承辦、山東產權交易集團執行的2023年黃河流域要素市場化配置論壇在濟南舉辦。張莉在致辭時表示,兩年來,聯盟成員單位多措并舉做好“黃河文章”。山東、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等省(區)產權交易機構之間簽訂央企產權交易業務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大經濟區域、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依托山東設立的黃河技術轉移中心,沿黃九省(區)合作建立黃河流域統一的技術交易市場,累計掛牌科技項目3500宗,掛牌金額110億元,成交金額50億元。
張莉表示,要堅持服務黃河國家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大局;堅持黃河流域產權市場一體化建設發展,扎實推進“品牌共樹、規則共建、信息共聯、模式共創、成果共享”五項舉措,增強黃河流域產權交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功能,共同構建黃河流域產權市場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