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9月22日,第六屆中國企業論壇報告發布會在山東濟南舉行,會上集中發布了《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情況報告》《2023中國企業輿論傳播分析報告》三份報告。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顯示,在2021年高速增長基礎上,中央企業整體效益在2022年繼續保持了平穩增長態勢。2022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9.6萬億元,同比增長9.1%;實現利潤總額2.6萬億元,同比增長6.2%。中央企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萬億元(不含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6.9% 。
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報告顯示,中央企業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發展智能制造、交通、建造、礦山、能源、商貿等傳統產業“升級版”,3年來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年均投資增速超過20%。
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能力。報告還提到, 2022年,中央企業研發投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科技創新驅動力進一步增強。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負責人表示,2023年,中央企業將繼續加快鍛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隊、積極成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排頭兵、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新國企、堅持不懈打造全面從嚴治黨的示范地,不斷開創國資央企改革發展新局面,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國資央企新貢獻。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情況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44125億元、同比增長6.2%,三次產業呈現協調、均衡發展的良好態勢。農業基本盤穩固扎實,農林牧漁業產值穩居全國第一,夏糧增產全國最多。工業硬支撐堅強有力,1-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1%。內需大市場活力涌動,1-8月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5.6%、8.4%。
報告提到,山東筑牢綠色發展底色,培樹生產生活新風尚,特別是聚力建設五大清潔能源基地,加快為能源結構“降壓減負”,截至8月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8624.6萬千瓦、同比增長28%,占電力總裝機比重達到42.6%,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新型儲能并網裝機均居全國首位。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山東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穩妥有序推進“雙碳”戰略,實施碳達峰“十大工程”,分步出臺碳達峰碳中和若干措施、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能源、工業、科技等15個分領域工作方案、保障方案,構建起“1+1+N”政策體系,謀劃實施總投資達8.1萬億元的3186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碳匯補償和交易機制,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等貨幣政策工具,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新路徑。
經濟參考報社發布的《2023中國企業輿論傳播分析報告》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企業關注熱度整體保持穩健。呈現出國有企業關注度維持高位、民營經濟關注度大幅增長、上市公司輿情走勢與資本市場重大事件共振三方面特點。
在輿論特點方面,上述報告顯示,2023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重要一年。“強信心”“穩預期”“開新局”成為各大媒體報道的重點。新一輪國企改革、民營企業發展等備受關注。
經濟參考報社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繼續深化,這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發展與承壓并行的時代。企業在發展經營承壓的同時,還需要應對“全民發聲”的輿論生態,需要轉變傳統的輿情應對思維,以創新的方式來應對復雜局面。
當天發布會上還舉行了中央企業餐桌剩余食物就地飼料化利用社會責任行動發布儀式。國務院國資委社會責任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央企業集中就餐人數超1400萬人,日產生餐桌剩余食物7000余噸。處理好、利用好企業這些餐桌剩余食物,實現“變廢為寶”,社會價值顯著、示范作用明顯。
中國誠通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黃景安表示,中國誠通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愿充分發揮服務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的“改革工具箱”作用,積極助力國資央企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打好‘中央企業餐桌剩余食物就地飼料化利用行動’‘首發戰’,爭當糧食減損‘領頭雁’,做好資源高效利用‘排頭兵’,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貢獻石化力量! 中國石化集團安全環保部副總經理劉春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