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經濟導報:對部分抗癌藥、罕見病藥的藥品和原料等實施零關稅;氯化鋰、碳酸鈷、種用甜玉米進口暫定稅率降至零;中國和尼加拉瓜對各自約60%稅目的產品立即實施零關稅……“零關稅”清單不斷擴容,意味著什么?
白明: 零關稅是積極推進自由貿易和公平貿易的互利共贏之舉。此次降關稅有醫藥健康領域的,也涉及農業,與百姓“菜籃子”、餐桌密切相關,可以說距離消費者不遠。近年來,中國通過雙邊及多邊貿易協定持續進行關稅減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2022年生效,成員國之間90%以上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2024年,根據已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和優惠貿易安排,中國對20個協定項下、原產于30個國家或者地區的部分商品實施協定稅率。這些舉措有助于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強雙邊和多邊國際經濟合作,進一步促進貿易伙伴之間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合,推進多邊主義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實現多方互利共贏。
經濟導報:在“一帶一路”倡議和RCEP的框架下,中國與多國持續深化合作,不僅促進了自身發展,也為相關國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RCEP的標桿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白明:作為RCEP成員國中的最大經濟體,中國始終提倡平等合作、互利共贏,并積極務實地踐行該理念。中國積極參與RCEP框架下的合作,助推其發展成果惠及周邊國家。RCEP在原產地規則方面實行的是“累積規則”,也就是在確定產品的原產資格時,把產品生產中所使用自貿協定其他締約方的原產材料視為產品生產所在締約方的原產材料,將自貿區域看成一個整體。這樣一來,享受零關稅的范圍就可以更大,條件也更加寬松,這也是RCEP標桿性的體現。RCEP的成員大多都在中國周邊,經濟之間的互補和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中國與RCEP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已非常可觀,中國作為貿易和投資伙伴的重要性仍在不斷提升。一方面,RCEP其他成員國認識到有效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東盟地區的日益富裕也將吸引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投資者。
經濟導報:面對重重挑戰,中國繼續減降關稅,擴大市場開放水平,關稅總水平從2001年的15.3%降至2023年的7.3%,您認為降低關稅對中國經濟、中國企業來講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白明:大量零關稅涉及到眾多行業以及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比如一部分企業涉及到上游零部件原材料需要進口,那自然會對產業鏈有整體影響,成本會下降。此次調整能夠支持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有助于降低成本,鼓勵企業增加進口,但同時也有一部分企業可能會面臨壓力,甚至被淘汰的可能。中國企業應該抓住自己的優勢,勇于面對新的環境與挑戰,在不斷變化中完成產業升級。
經濟導報:您對2024年外貿形勢有何展望?
白明:展望未來,全球經濟形勢仍然充滿不確定性。一方面,經濟增長可能面臨放緩的風險;另一方面,地緣政治沖突也可能繼續推高外貿成本、降低周轉效率。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外貿發展仍需保持戰略定力,積極應對挑戰,努力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