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以來,多地證監局披露了對十余家上市公司股東或高管涉違規減持的行政監管措施或行政處罰決定。市場人士認為,監管部門不斷提升規則效力層級,細化相關責任條款,加大對違規減持行為打擊力度,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嚴打違規減持
近期,多地證監局對上市公司股東違規減持行為“亮劍”。
江蘇證監局1月19日發布對華達科技及其持股5%以上的股東陳競宏、董秘齊靖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江蘇證監局認為,陳競宏在持股比例變動達到1%的次日,未及時通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導致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時,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同時,齊靖作為公司董秘,未能勤勉盡責,對未及時披露陳競宏權益變動情況負有直接責任。
在著重關注股東減持后行為的同時,監管部門還加大對上市公司股東超比例減持現象的查處。部分股東、高管主動承諾回購違規減持股份,并將所得收益全部上繳歸上市公司所有。
萬業企業22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股東三林萬業就違規減持致歉,并承諾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以自有資金盡快購回超過5%權益變動時未及時公告減持的0.57%公司股份,并承諾將其超比例減持的股份收益全部上繳歸公司所有。
“短期看,嚴打違規減持可緩解集中拋售壓力,引導市場恢復供需平衡,提振投資者信心;中長期看,可進一步規范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促進公司更加重視主營業務的長期發展,倒逼上市公司提高經營效率和回報股東意識,有助于引導價值投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說。
重要股東承諾不減持增多
除加大對違規減持打擊力度外,減持新規還鼓勵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股東承諾不減持股份或者延長股份鎖定期。近期,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承諾不減持股份案例逐漸增多。
1月23日,泛亞微透發布關于股東自愿承諾特定期間不減持公司股份的公告。1月19日,藍盾光電發布關于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承諾不減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同日,藍盾光電發布關于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股份減持計劃提前終止的公告。
在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看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密集發聲,承諾不減持,既能彰顯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也有利于維持股價和市值的穩定,并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維護投資者利益。
“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往往對企業價值有著更為明確和精準的判斷。主要股東主動終止減持或承諾不減持意味著部分個股估值可能已經進入市場認可的底部區域。”張翠霞說。
提升規則效力層級
減持制度是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制度,關系市場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在業內人士看來,監管部門持續完善減持制度,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在充分聽取市場建議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要求破發、破凈或分紅不達標的上市公司,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2023年9月26日,滬深交易所發布配套業務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執行口徑。
“這些規定主要是進一步嚴控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減持,督促其專注公司經營,提高回報投資者的能力和水平。”證監會上市司司長郭瑞明1月19日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按當前指標測算,滬深交易所共有近2300家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減持受到限制。
2024年以來,相關規則進一步完善。上交所1月19日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0號——紀律處分實施標準(2024年1月修訂)》提出,相關股東違反《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減持股份未及時停止交易且未及時披露,違規減持股份數量達到總股本的1%或者金額達到2000萬元,情節嚴重的,上交所可以對相關監管對象予以公開譴責。
“有關部門持續扎緊制度‘籬笆’體現了精準監管、科學問責的監管與自律監管導向,進一步規范了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減持行為,有利于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推動資本市場信心回升,助力建設A股市場的良性生態。”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
據悉,證監會正抓緊修改《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提升規則效力層級,細化相關責任條款,加大對違規減持行為打擊力度。未來,有關部門或進一步明確處罰裁量方法,精準有力打擊違規減持行為。(來源: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