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通訊員 王海光
輕點鼠標就能實現采煤、液壓支架自動跟移、設備故障智能檢修……山東能源集團兗礦能源堅持走煤礦“智能化”建設之路,以“保安、減人、提效”為方向,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著力打造智慧礦山“新標桿”。據統計,2023年兗礦能源共投入資金22.3億元,實施智能化建設項目36個,5對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礦井全部通過驗收,金雞灘、轉龍灣煤礦分別率先達到“155”“277”高效礦井標準,打造出楊村4703、東灘4302等一批高度智能化工作面。
截至目前,兗礦能源各生產礦井智能化子系統常態化運行考核綜合達標率為97%,智能化水平穩居行業第一方陣。
兗礦能源本部興隆莊煤礦智能集控指揮中心已充分實現“綜合調度、采、掘、機、運、通、地測、洗選”全過程智能聯控。興隆莊煤礦充分利用物聯網、GIS、AI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礦山一張網、礦山一朵云、礦山一張圖、礦山一平臺”,先后建成萬兆工業環網、安全生產管控平臺、工控網絡安全、網絡架構優化、融合調度通信、精確人員定位、工業視頻系統、工業云數據中心,實現了遠程集控、在線監測、數據實時采集、能耗分析、故障診斷等功能。
“轉型以來,井下機電設備運行可靠性明顯提升,故障率顯著下降,機電運輸系統累計減少固定崗位27個,減少固定崗位人員67人。井下變電所、泵房等關鍵地點、重要崗位實現了可視化監控、無人值守、有人巡檢,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減輕了勞動強度。”興隆莊煤礦副總師范守俊說。
在距本部礦井千里之外的金雞灘煤礦,他們為實現智能少人化開采,全力打造安全、綠色、智能、高效的“四型礦井”,累計投入近3億元用于礦井智能化建設,全面建成以“連采機程序截割+自動支護鉆機群+輔助作業機械化”為主的智能掘進系統。通過工作面大數據分析、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設備自動潤滑、智能AI識別等系統為輔助,采掘工作面實現了全系統智能少人化開采。
“智能化”設備的成功投用使該礦主煤流運輸、通風、壓風、排水、供電、選煤等系統全面取消固定崗點,礦井累計減少固定崗位27個,井下生產班單班出勤穩定控制在100人以內。“收入有提高,工作有尊嚴。通過礦井智能化建設讓金雞灘煤礦職工徹底告別了苦臟累險,真切體會到體面勞動和幸福生活。”金雞灘煤礦安全監察處處長、安全總監佟朋說。
目前,兗礦能源正加快企業廣域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盤古大模型落地應用,不斷提升智能化生產效率,全面打造一批具有自主感知、自主決策的集成智慧礦山示范礦井,為公司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