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16部門日前聯合印發《山東省無人機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無人機產業生態不斷完善,具備山東特色的無人機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產業規模逐步壯大。全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培育10家左右產值過億元龍頭企業,培育100家左右優質企業。
根據《方案》,山東將實施創新能力提升、優質企業梯次培育、應用場景拓展、產業集群發展、衍生業態突破、合作空間強化、質量標準提升等七大行動,力爭到2025年,全省無人機產業生態不斷完善,產業規模逐步壯大、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應用場景加快拓展,基本建立具備山東特色的無人機產業體系。
持續加快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無人機綜合管理服務、文旅新業態等創新發展,全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培育10家左右產值過億元龍頭企業,培育100家左右“創新型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建成一批無人機“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無人機發動機、航空遙感和光電探測、無人機傾斜攝影相機等優勢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無人機產品服務智慧城市建設。以國產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試點為契機,拓展無人機租賃、維修保養、培訓等產業下游領域,促進全省低空經濟創新發展。
將圍繞無人機產業核心零部件、硬件、智能化等環節征集關鍵技術攻關需求,對能夠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的,擇優納入省級科技計劃支持范疇。支持無人機發動機、航空遙感和光電探測等優勢配套產品創新研發,提高產品的全國配套率,擴大產品應用領域和范圍。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動力系統、“無人機+”、載人飛行器無人化改造等核心技術攻關。
加強無人機龍頭企業招引培育。建立完善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結合山東無人機生產和應用市場特點,與全國市場份額和技術優勢明顯的頭部企業錯位發展,深耕細分領域,引導支持企業采取差異化產品發展策略,打造一批在農林植保、消防救援、航空物流等細分領域的優勢企業。
鼓勵各地和具備條件企業在農林植保、自然資源管理、國土測繪、城鄉規劃、事故處理、應急救援、水利巡檢、快遞物流、建筑業巡檢、入河排污口排查、飲用水水源地監管等領域推廣使用無人機產品。開展植保無人駕駛航空器規范應用試點,對從事植保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植保無人駕駛航空器,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實現應補盡補。
統籌全省無人機產業規劃布局,支持有較好產業基礎的市、縣(區)建設無人機產業園區,支持打造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等。充分發揮濟南、青島、濟寧、日照、濱州等地在產業配套、協同創新、示范應用、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基礎優勢,支持聯合創新,打造“研發+制造+服務+應用”的產業鏈,支持具備條件地區創建無人機特色產業集群。鼓勵省內產業聚集區加強與無人機制造龍頭企業、國內知名高水平高校院所對接合作,積極爭取落戶一批高端整機制造或配套項目。
鼓勵發展無人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帶動研發、制造、服務等產業鏈上下游發展。支持無人機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對公共類無人機起降、停放、氣象監測等服務設施,鼓勵地方給予相應支持。支持開發空中游覽、編隊表演等服務項目,加快構建空域媒體新興商業模式。通過征集推介無人機應用場景優秀解決方案等方式,豐富低空經濟新業態。
加強無人機產業鏈上下游聯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質量水平,支持無人機企業參與制定團體標準、行業標準等,開展標準化項目建設,提升企業標準化水平。
“當前,山東無人機產業具備較好的制造基礎,但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產業規模、創新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出臺《山東省無人機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既是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打造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為了搶抓無人機發展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助力山東發展低空經濟。”山東省工信廳海洋裝備產業處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無人機產業作為低空經濟最具活力的領域快速發展,在個人消費、農林植保、國土測繪、智慧城市、環境監測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正在成為引領生產制造新領域、消費服務新模式的重要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