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2024東亞海洋博覽會(下稱“海博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世界博覽城國際展覽中心啟幕。本屆海博會是2024海洋合作發展論壇的同期活動,秉承“從蔚藍到未來——藍色·海洋·科技”主題,集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成果交易、招商引資等平臺功能于一體,是一場聚焦新材料、海工裝備與海洋科技的專業化展會。
來自國內外的500余家企業機構亮相本屆海博會,其中有世界500強26家,國家重點科研院所16家,行業標桿領先企業、行業協會、重點機構等73家,“深海一號”能源站、“東方紅2號”海洋綜合調查船等高端海洋工程裝備悉數亮相。

山東海工裝備遍布全球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本屆海博會被認為是青島西海岸新區貫徹落實海洋強國戰略的具體實踐,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展現了海洋強國的澎湃力量。
近年來,山東海洋工程裝備尤其是船舶與海工裝備已成為山東海洋經濟的亮麗名片,全省已形成青島、煙臺、威海為主的產業聚集區,大型散貨船、豪華客滾船建造優勢持續鞏固,海洋油氣開發裝備、深遠海漁業養殖裝備、海洋新能源裝備、海上航天發射裝備走在全國前列。
本次海博會上,眾多山東企業生產的海洋工程裝備悉數亮相。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以建造“大國重器”而聞名,本屆海博會上,該公司帶來了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
“‘深海一號’能源站服役于我國首個1500米自營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大氣田,國產化率達到80%。它采用全海式開發模式,實現了3項世界級創新,運用了13項國內首創技術,是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市場開發專員王惠新介紹。
該公司還為本屆海博會帶來“星海”系列智能水下機器人。其中,“星海1000”極地探測AUV于2023年參加中國第13次北極科考,成功驗證了高緯度水下導航、冰下水聲通信、航行精確控制等關鍵技術,國內首次完成了北極海冰冰底形態的觀測試驗,豐富了我國對于北極的海洋信息數據庫。
此外,山東新能船業有限公司的90米LNG動力集裝箱船,中國海洋大學的“東方紅2號”海洋綜合調查船、“天使1號”科考交通補給船,山東海洋集團的“深藍1號”深遠海養殖平臺,以及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帶來的目前國內綜合性能最先進的科考船——“科學號”科考船、能直接抓取重達300公斤以上生物和巖石的“發現號”深海機器人……本屆海博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高端海洋工程裝備,為山東經略海洋輸出了澎湃動力,體現了山東在海工裝備領域的強實力。
本屆海博會,還專門設置了山東海洋發展成果展區,集中展示山東省及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東營、濰坊、濱州7個省內沿海城市在海洋經濟、海洋生態、海洋港口、海洋科技、海洋對外合作等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效。突出實物展示比重,展出了山東省海洋領域代表性實物模型大約360件。
相關負責人認為,山東作為海洋大省,在海洋資源、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生態保護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本次亮相的海洋工程裝備,也已遍布了從深海到極地的全球各個角落。未來,通過積極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山東將在新時代海洋強國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藍色產業面向未來
本屆海洋合作發展論壇的一大特色,是注重對未來產業的探索——在“科產融合,加速向深藍挺進”分論壇上,多為國內外一線專家,從深海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發展海洋未來產業建議等方面,共同探討了推動海洋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快培育深海開發未來產業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海博會旨在以展促產、展產融和,引領藍色產業新潮流。新材料綻放科技之光,海工裝備鑄就海洋脊梁,海洋科技開啟未來之門,前沿技術與創新成果交相輝映,將對海洋產業的未來探索落到實處。
作為海博會參展企業,中鋁集團產業鏈涉及鋁、銅、鉛、鋅、鎵、鍺等20余種有色金屬元素,是世界500強企業。該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00KA超大型預焙陽極電解鋁技術、新型穩流保溫鋁電解節能技術世界領先,5N高純鋁、高純超細氮化鋁、高純氧化鋁等核心產品實現了自主可控。
“以高白填料氫氧化鋁為例,該產品在國際上享有‘中國白’美譽,出口二十幾個國家,市場占有率90%以上。產品受熱分解脫水生成氧化鋁,使制品具有阻燃自熄功能,無毒無害,是環保友好型阻燃、絕緣填充劑。”中鋁山東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建介紹。
綠色低碳是海洋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本屆海博會上,關于綠色低碳海洋的新技術新產品也紛紛亮相,海洋石油工程集團的展臺,便展示了一款動起來發出“呲呲”聲響的展品模型。據海洋石油工程特種設備分公司青島分部副經理孫小磊介紹,這款產品名為二氧化碳捕集與注氣壓縮機,目前應用于恩平15-1油田,每天可處理回注24萬標方的二氧化碳,共建有兩套。每年可捕集封存約2.6億立方米油田產出的二氧化碳,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是國內首個海洋油田CCS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應用項目。
科技創新賦能海洋產業
據了解,山東海洋科技在不斷突破,海洋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嶗山實驗室入軌運行,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威海)、國家深海基地等50個“國字號”海洋科研平臺集聚山東。
依托上述科研平臺,山東實施了“透明海洋”“藍色藥庫”等大科學計劃,深海智能浮標、水下無人航行器等一批高端裝備技術實現突破。同時,推進了海洋領域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四鏈”融合發展,組織開展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藍色人才專項活動,累計引進培育涉海領域高層次人才213名,突破海工裝備研發等97項關鍵核心技術。“十三五”以來,全省海洋領域共有16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占該領域全國獲獎總數的40%以上,居全國第一位。
本屆海博會還舉辦了海洋科技人工智能大會、海洋新材料主題論壇、海洋領域新產品新技術推介會等活動。其中,海洋科技人工智能大會旨在促進海洋科技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動海洋產業智能化升級;海洋新材料主題論壇邀請日照市海洋工程研究院等專家,共同分享海洋新材料領域最新研究進展,促進項目交流,推動產業合作與發展;海洋領域新產品新技術推介會則多角度探討行業發展現狀,分享最新發展趨勢和成果,探尋行業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此外,還將舉辦一對一采購對接會、展品年度創新金獎評選活動等多場專業配套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明光浩渺安防科技股份公司、山西寶利鑫達應急裝備技術有限公司、國網(山東)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青島海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負責人,在海洋科技人工智能大會進行了現場推介,多家參會企業也進行了深度溝通和交流。同時,大會還設置了VR/AR體驗區、智能機器人互動區、創新項目路演區等,吸引了眾多觀眾參與互動。
據介紹,海博會將持續放大平臺效應,深化國際海洋交流合作、促進藍色產業投資、助推藍色經濟發展,助力山東海洋強省建設。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見習記者 趙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