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在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場會上,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向民營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這意味著,今后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也可以“挑大梁”了,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民營經濟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數據顯示,2012年到2023年,民營企業在全國企業總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至92.3%,達5300余萬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從2.8萬家增長至35.9萬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0.9%。
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任務,肯定民營企業與民營經濟在我國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將進一步激勵其在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和科技戰略中發揮積極作用。
近年來,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競爭優勢愈加突出。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3民營企業研發投入榜單顯示,研發投入前1000位的民營企業,研發費用總額達1.24萬億元,占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的40.14%,占全國企業研發經費支出的51.75%。
“船小好掉頭”,民營企業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可以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和技術趨勢,更高效及時地轉化創新成果。憑借靈活的管理機制,在創新人才的引進和薪酬制度的制定等方面,民營企業也更加靈活。
讓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釋放更多活力,就要多措并舉,持續優化政策環境,著力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制度障礙,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新動力。
在重大政策方面,要加大重大科研儀器設施向企業開放力度,促進高校院所人才和科技成果向企業轉移轉化。要推動重大創新項目組織方式改革,支持具有較強研發實力的企業“挑大梁”,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要優先支持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牽頭建設國家新興產業創新中心、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培育科技領軍企業。同時,還要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痛點。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