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濟南市與工銀、農銀、中銀、建信、交銀五家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簡稱“AIC”)進行了合作簽約,合作基金首期總規模達50億元。這標志著,AIC股權投資試點正式在濟南落地。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國家融監管總局9月下旬發布通知明確,AIC股權投資試點范圍由上海擴大至深圳、濟南等18個城市,同時放寬了股權投資金額和比例限制。在濟南之前,已有多個城市與五大AIC合作成立股權投資基金,濟南此次該基金的集中簽約落地,有望引導“銀行系”耐心資本加速進入濟南股權投資市場、直接投資濟南企業。

首期合作基金規模達50億元
在當天的簽約活動中,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農銀投資”)、山東國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惠基金”)、濟南產發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濟南高新科創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農行山東省分行共同簽署了股權投資基金合作協議。
據介紹,農行山東省分行緊抓AIC投資試點范圍擴大的政策契機,積極聯動農銀投資,在總行投資銀行部專業指導下,第一時間對接濟南市委金融委及省、市、區出資機構,協調各方達成出資意向,成功籌組濟南國惠千帆企航股權投資基金,實現濟南區域首支“農銀系”AIC股權直投基金破題。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濟南國惠千帆企航股權投資基金將重點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戰略新興產業,可為濟南市優質科創企業注入更多金融活水,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助力濟南市全面培育新質生產力。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當天,工行山東省分行攜手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工銀投資”)旗下工銀資本與國惠基金、濟南城投資本、濟南歷下財鑫共同發起設立濟南工銀國惠股權投資基金,這也是工銀投資在濟南的首個股權投資試點基金
據介紹,濟南工銀國惠股權投資基金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以及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等濟南市重點發展產業,著力發揮各方在基金管理、投融資運作、政府資源對接和產業項目挖掘等方面的優勢,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據悉,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建信投資”)、中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交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也都與相關企業進行了簽約,共同推動AIC股權直投基金在濟南落地。
建信投資黨委書記、董事長謝瑞平在簽約儀式上透露,建信投資已經與三家濟南產業平臺就基金合作達成高度一致意向,初步在濟南儲備了20余個重點企業項目。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按照規劃,五大AIC公司在濟南的合作基金首期總規模達50億元。
科創企業有望獲得更多資金支持
資料顯示,AIC是指經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批準,主要從事銀行債權轉股權及配套支持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目前的五大AIC均成立于2017年,分別是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大行專門實施債轉股的機構。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AIC自2021年開始在上海試點股權直投業務,即向標的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不用于償還債務,是真正意義的股權投資。AIC背后的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不僅有充足的資金,更有海量的企業客戶資源。無論是重大項目投資,還是科創企業融資,AIC都可以提供“股權+債權”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劍認為,AIC股權直投業務規模目前還較小,但隨著試點范圍擴大和經驗積累,未來AIC的股權直投業務規模有望持續增長。對五大行而言,從事股權直投業務,有利于提升大行在科技金融領域的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在濟南當地金融業人士看來,此番五大AIC集中落地濟南,為“銀行系”耐心資本與濟南科創型企業之間架起了橋梁,可以吸引更多銀行直投資金向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種子期、初創期企業集聚。
據濟南市委金融工委專職副書記賈洪斐此前介紹,經過近三年的實踐探索,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創新主體持續壯大,科技成果加速轉化,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科創企業貸款余額1937.5億元,較獲批以來增長76.4%。
數據顯示,目前,濟南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分別達到8323家、6917家、135家,較2021年分別增長了43.7%、57.3%、285.7%。2023年,濟南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9.1%、較2021年提高4.4個百分點,更是連續兩年躋身中國城市科創金融指數全國前十位。
工行山東省分行表示,將以此次擴大試點為契機,充分發揮AIC的專業能力和國有大行的資金優勢,積極展現國有資本作為“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的引領和擔當,為濟南市企業提供更多的股權融資渠道。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