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季報收官,山東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不俗,308家公司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39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4.5%,呈現企穩回升態勢。
個股方面,海爾智家(600690.SH)、兗礦能源(600188.SH)、萬華化學(600309.SH)前三季度盈利均超過百億元;有超過5成魯股實現盈利,39家公司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0%,寶莫股份(002476.SZ)以高達100倍的增幅居首。
值得關注的是,上市公司對回報投資者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深。有37家公司在發布三季報同時,披露了前三季度或第三季度利潤分配預案,擬進行現金分紅的規模遠超往年水平。
而在盈利和回報雙提升的背景下,社;稹FII等長線機構也進一步加大魯股配置,如社;鹁统霈F在了45家公司三季度末的前10大流通股東名單中;QFII則現身39家公司,較中報時增加了4家。
3家龍頭魯企盈利超百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山東上市公司呈現營收、凈利雙升態勢,整個板塊共計實現營業收入2.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9%;實現歸母凈利潤1391億元,同比增長4.50%。
在山東板塊穩中向好的業績表現中,行業龍頭的支撐作用頗為重要。
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有29家山東上市公司實現的歸母凈利潤在10億元以上,其中,海爾智家等3家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超過100億元。

海爾智家實現歸母凈利潤最高,達到151.54億元,同比增長15.27%。天風證券分析師孫謙表示,該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增至31.3%,連續7個季度延續同比提升態勢,這是因為該公司持續深入推進國內市場數字化變革,海外市場搭建采購數字化平臺優化成本、全球供應鏈協同提升產能利用率,助推盈利持續優化。
孫謙認為,從中長期維度看,海爾智家不斷通過補全核心模塊制造能力以提升零部件自主比例,海外并購及產能擴張同步推進,有望不斷提升全球綜合競爭力。
兗礦能源、萬華化學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14.05億元、110.93億元,位居海爾智家之后。
兗礦能源受煤炭價格下跌影響,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26.98%,不過,該公司成長空間頗受看好。國海證券能源開采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晨表示,考慮到該公司境外子公司兗煤澳大利亞產銷恢復,澳洲等地煤礦產能利用率仍有提升空間,未來準東五彩灣四號露天礦等礦區產量增長空間大,且其屬于高分紅高股息股,投資價值凸顯。
萬華化學業績也出現小幅回落,該公司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2.67%。國聯證券分析師張瑋航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該公司部分產品價格同比下降,但主要原材料價格持續維持高位,同時第三季度,公司煙臺、歐洲主要裝置集中檢修,導致當季度利潤下降。當然,對于其前景,券商機構多持看好態度,張瑋航就表示,鑒于公司MDI主業壁壘深厚,且不斷向綜合性化學品公司轉型,維持“買入”評級。
中際旭創等新興勢力業績增長迅速
除了龍頭企業表現穩健外,一批新興產業公司的業績增長迅速,成為魯股板塊的新動力。
如中際旭創(300308.SZ)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3.13億元,同比增長146.26%;實現歸母凈利潤37.53億元,同比增長189.59%。國元證券分析師宇之光表示,作為行業領先的光模塊供應商,該公司技術儲備充裕、客戶資源豐富,隨著算力硬件技術的持續迭代,其將充分受益于算力硬件需求增長引致的紅利,盈利能力有望維持在較高水平。
歌爾股份(002241.SZ)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23.45億元,同比增長162.88%。該公司是一家在全球布局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秉持“精密零組件+智能硬件整機”產品戰略,產品涉及TWS耳機、智能音箱和VR/AR、智能可穿戴等。中泰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芳表示,GPT-4o等多模態AI大模型推有望推動眼鏡在語音對話、導航、翻譯、直播等場景更快落地,歌爾股份前瞻布局AR多年,與Meta、高通等緊密合作,覆蓋整機、衍射光波導、光機、聲學等環節,將深度受益AI+AR帶來的新產品周期。

另外,從業績增速看,部分增長幅度較大的魯股也來自于新興產業。
像天岳先進(688234.SH)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43億元,同比增長309.56%。該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碳化硅單晶襯底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科技型企業,截至目前,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導體企業超過50%已成為其客戶。
37家公司給出分紅預案
今年三季報中頗受投資者關注的還有上市公司分紅的情況。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發現,已經有37家山東公司發布了前三季度或第三季度利潤分配預案,這一分紅規模遠超歷史同期水平。
如山東路橋(000498.SZ)發布公告稱,按照證監會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給予投資者穩定合理回報的指導意見,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0.10元(含稅),以此計算合計派發現金股利1551.84萬元。玲瓏輪胎(601966.SH)也發布公告稱,擬向全體股東按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62元(含稅),分配現金紅利總額為2.37億元,占2024年第三季度合并報表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30.15%。
對此,受訪業內人士表示,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選擇在季度財報中進行分紅,一是受監管機構推動,企業提高分紅水平和增加分紅頻次,二是分紅能夠更好地回報投資者,向市場傳遞公司盈利能力強、財務狀況良好的信號,增強市場信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或受業績穩定增長、分紅案例增多的影響,社;、QFII等中長線機構在魯股布局有所加碼。
如社保基金三季度末就出現在云路股份(688190.SH)、山推股份(000680.SZ)等45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QFII則出現在騰達科技(001379.SZ)、三柏碩(001300.SZ)等39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