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發布了“2024年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認定名單”,10個產業集群登榜,這也是自2021年以來山東發布的第三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截至目前,山東擁有7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全國居首;三批累計35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分布于全省16市。


從戰略性新興產業(下稱“戰新”產業)的布局可以窺見一座城市的未來競爭力,作為“挑大梁”的經濟大省,山東如何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戰新”產業?16市如何發揮“戰新”產業優勢?“‘戰新’產業集群具有很強的‘根植’屬性,需要立足區域特色、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科研條件等比較優勢,以大市場培育大產業,以大產業帶動大創新,因地制宜培育發展。”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副主任冀剛對此表示。
省會領先 煙威并肩
“戰新”產業是以重大前沿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8月31日,我國制造業企業總量達到603萬家,與2023年底相比增長5.53%,其中與“戰新”產業有關的企業達到51.53萬家,占制造業企業總量的8.55%,與2023年底相比增長6.35%。第二批國家“戰新”產業集群的呼聲漸高。
從山東35個省級“戰新”產業在16市的分布來看,濟南占5席,顯示出省會的“領先力”;煙臺、威海兩城并肩,各占4席;青島、日照各占3席,淄博、濰坊、濟寧、德州、濱州五城各占了2席,其余東營、臨沂、棗莊、聊城、菏澤、泰安6城各占1席。
“戰新”產業是促就業、穩增長的“穩定器”,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于2020年印發《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實施方案(2020—2021年)》,提出建設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集聚區發展目標,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培育認定一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探索形成具有山東特色的“鏈式整合、園區支撐、集群帶動、協同發展”集群發展新路徑。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35個省級“戰新”產業集群榜單中,濟南5個集群分別為:濟南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市中區能源互聯網產業集群、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命健康產業集群;煙臺4個集群分別為:煙臺市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群、核電裝備產業集群、海陽市航空航天產業集群、經濟技術開發區半導體產業集群;威海4個集群分別為:威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集群、高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乳山市海上風電高端裝備產業集群。
圖為乳山半島南風電基地U場址
從產業布局來看,35個“戰新”產業分布在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核電裝備、智能制造、化工新材、低空經濟、生命健康等領域,這些領域亦成為各市產業招商的主要依托。
聚焦前沿領域 在建項目總投資2300億元
今年被看成是“低空經濟元年”,山東多地加速推進低空經濟發展。
10月17日,日照市東港區人民政府、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與北京翔宇通用航空集團簽署了低空經濟合作協議,三方將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與培育、市場推廣與應用等領域展開戰略合作,共建省級重點低空經濟產業學院,推進低空經濟產業項目發展,這是日照市低空經濟產業集群發展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細觀日照,尤其是東港區把航空產業作為主攻方向不斷開拓低空經濟新航道,打造“航空+”產業生態,一批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已在此落地。
按照日照市低空經濟產業集群的部署,北京翔宇集團將與日照市東港區政府、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共同推進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起降點布局規劃和建設,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新平臺,培育無人機制造、低空物流、低空旅游、航空培訓等特色產業集群。
除了低空經濟,今年新一批10個“戰新”產業集群還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新興領域及機器人、生物制造等前沿領域,集群總規模2800億元,在建項目329個、總投資2300億元。
來自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的數據顯示,這10個“戰新”產業集群特色明顯,知識技術密集。擁有國家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字多媒體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臺43個、省級創新平臺361個,在光電芯片、生物制造、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等細分賽道技術水平國內領先。棗莊市市中區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與中國建材集團創新央地合作,加快光電探測、圖像傳導用光纖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轉化,孵化培育智能變色玻璃、超硬耐磨材料等標志性材料成果14個。
另外,德州禹城生物制造產業集群集聚相關企業260余家,功能糖國內市場占有率75%、國際市場占有率35%,總產量世界第一;濟寧鄒城機器人產業集群年產工業機器人3.2萬臺(套),是省內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特色產品高速高精度輕量機器人在多個垂直領域應用國內第一。
諸如此類,新一批10個“戰新”產業集群的鏈式發展效應已經開始顯現,累計集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85家,帶動上中下游配套及關聯企業2800余家,龍頭牽引、上下銜接、聚鏈成群的產業發展模式加速完善健全。
提“質”之道:差異化競爭
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山東是全國區域發展格局的重要一子。在區域經濟發展向新質生產力、綠色低碳高質量躍升的過程中,個別地區遇到產業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高、人才流失、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戰新”產業集群的布局就成為區域經濟提“質”的“牛鼻子”,各市爭相發揮自身發展特色,集聚優勢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城市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冀剛對此表示,“戰新”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領域新、技術要求高,想要發展壯大,很大程度上依賴集群優勢。近年來,山東“戰新”產業集群規模不斷壯大、競爭力不斷增強,已經成為各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撒手锏”。
以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為例,35個省級“戰新”產業集群中,濟南、淄博、威海市、濰坊高新區、菏澤高新區等5個市(區)競逐,煙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臨沂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更是在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群之列。
不同市區、相同的產業集群,如何發揮各自優勢?如何立足城市資源稟賦形成差異化競爭?

濟南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系統梳理了生物醫藥、中醫藥、醫療器械、醫美抗衰、特醫食品五大細分產業鏈圖譜,發揮齊魯制藥、華熙生物等“鏈主”企業帶動作用,政策上全面落實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獎補政策,143個產業項目共獎補資金1.8億元;通過整合現有產業基金,濟南啟動組建市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母基金,同步謀劃成立5只子基金,今年該集群以高端化、集群化為發展方向實施生物醫藥標志性產業鏈躍升工程,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齊魯制藥實驗室一角
淄博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淄博市高新區為據點,以榮昌制藥(淄博)有限公司為中醫藥產業鏈鏈主企業,圍繞生物藥、化學創新藥、中藥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加快形成生物醫藥全產業鏈。
威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已形成了一支以威高集團、迪沙藥業、諾達制藥等為代表的醫療軍團,在醫用耗材、血液透析醫療器械、骨科醫療器械等領域,威高集團的市場占有率全國居首。去年5月,威海醫藥與醫療器械產業基金群成立,設立了10億元規模的產業基金,以資本助力產業集群發展。
濰坊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濰坊生物醫藥產業園為據點,園區內沃華醫藥、華辰制藥、諾一邁爾等一批骨干企業圍繞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打造核心競爭力,形成了以搭建創新平臺支撐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濰坊模式”。
菏澤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是菏澤聚力打造高端生物醫藥的“一港四園”之一。菏澤瞄準前沿成果做強產業基金,打造全產業鏈生態體系。作為菏澤核心產業的生物醫藥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已形成了以步長制藥等企業為核心的醫藥產業體系,成為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的“魯南高地”。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除了發力生物醫藥產業,濟南還向生命健康產業延伸,提前站上生命科學領域下一個十年的“黃金賽道”。以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命健康產業集群為例,該集群主要以細胞與基因產業為支撐,先后建成了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等國家級研發平臺4家、落地蘇州醫工所山東醫療器械創新研究院等中科系院所3家。目前,轄區匯聚細胞與基因企業300余家,產業規模100億元,打造了產業發展新標桿,在山東省處于產業龍頭地位。
截至目前,加上7個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群,山東42個省級以上“戰新”產業集群規模達到3.48萬億元,集聚規上工業(服務業)企業6000余家,帶動上中下游配套及關聯企業2.6萬家,上下銜接、協同發展、安全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加速完善。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