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將進一步鞏固冰雪運動發展成果,充分發揮冰雪運動的引領作用,釋放冰雪經濟發展潛力。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冰雪經濟正逐步打破地域、季節限制,融合旅游、體育、文化等多個領域,形成多元化、復合型的產業生態。
山東冰雪經濟持續發力,“冷”資源正在成為“熱”引擎。2024年,冰雪運動如何帶動山東冰雪經濟加速發展?如何推動冰雪經濟由簡單消費向深度消費轉換?
“燃”起冬季文旅的“一把火”
2024年冬季文旅消費市場拉開序幕,山東各地敏銳捕捉冰雪經濟的巨大商機,紛紛出臺政策措施,支持冰雪旅游、冰雪裝備、冰雪文化等全產業鏈發展。
北京冬奧會后,冰雪旅游在全國范圍內蔚然成風,滑雪場成為冬季出游的熱門選擇。據山東泰安徂徠山滑雪場營銷總監焦柱介紹,進入10月后,詢問營業情況的電話多了起來,有時一天能接到幾十通電話,2023年泰安徂徠山滑雪場接待游客數量超過7萬人次。

“今冬銷售熱度更勝以前,開啟預售十幾天已經賣出一萬多張滑雪票。”焦柱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2024年拓展了滑雪場寬度和長度,新增魔毯和雪板,作好了充分準備,預估開板后接待能力可達日均3000人次。”
經濟導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目前,濟南的各大滑雪場已經陸續推出季票預售活動。臥虎山滑雪場、濟南雪野滑雪場、金象山滑雪場和九頂塔滑雪場等均開啟了季卡限時限量優惠預售,普通季卡價格在300多元至600多元之間。
隨著威海迎來2024年冬季第一場雪,冰雪游也逐漸火熱起來。從中國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雪窩子”威海,到被譽為“現實版冰雪奇緣”的濟南九如山“冰瀑”,再到登蓬萊、觀滄海、泡溫泉的“仙境”煙臺……冬游山東有著別樣的風情和魅力。《意見》提出“到2030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的目標,也為山東文旅“與冰雪共舞”指明了方向。
《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至2024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超過3.85億人次,預計2024至2025冰雪季有望突破5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總收入有望超7000億元。
山東通過開展冰雪消費季、發放消費券等一系列舉措,激發群眾冰雪消費熱情。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方澤茜表示,滑雪運動的普及和年輕人對冰雪旅游的熱情將成為推動冰雪游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
裝備產業打造新增長極
隨著“冰雪熱”不斷升溫,山東各地涌現出一系列“冰雪+”新產品、新場景,呈現欣欣向榮的冬季旅游發展新景象。12月6日,“好運山東”2024山東省冰雪系列賽事發布及冰雪嘉年華活動舉行,吉祥物“好好”和“運寶”IP形象發布。據介紹,“好運山東”2024山東省冰雪系列賽及冰雪嘉年華將在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2月28日進行,在開展冰雪系列賽的同時融合豐富多彩的嘉年華活動,推動冰雪產業鏈高效運作。
“冰雪嘉年華將集結滑雪愛好者、露營愛好者及潮流運動青年群體,憑借獨特創意與潮流文化,以年輕化的消費觀念,助力提升冰雪運動的消費水平。”山東省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欒風巖在致辭時表示,“冰雪用品裝備展”不僅涵蓋了冰雪體育用品的現場銷售,還特別推出冰雪旅游線路、冰雪冬令營,帶領參與者探索山東乃至全國的絕美冰雪風光,更有雪具跳蚤市場,為滑雪愛好者們提供了一個交流、交換和淘寶的絕佳平臺。
據了解,目前,山東已集聚了眾多冰雪運動大類的裝備生產企業,且仍在增長。通過培育冰雪產業龍頭企業、加快企業融資渠道等方式,山東冰雪經濟產業鏈不斷延伸。
作為奧運會體育器材的重要供應商,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泰山體育”)設計研發了全球領先的大數據超級滑雪模擬機、具有自潤滑功能的高分子仿真冰板、可移動式滑雪跳臺等設施,參與研發的“冰雪黑科技”雪蠟車具備完整知識產權。

“公司深耕產學研合作,研發了‘系列雪蠟關鍵潤滑劑合成與配方優化’等一系列高端體育裝備制造領域技術,引領冰雪運動新風尚。”泰山體育副總裁兼技術中心主任徐培明介紹。
從運動服飾到專業裝備、運動培訓,從冰雪旅游到研學體驗、休閑度假,冰雪產業鏈的延伸為市場注入了新活力。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冰雪裝備相關企業的數量已從2015年的約300家增長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銷售收入也從2015年不到50億元增長到了2023年的220億元左右。截至目前,我國冰雪裝備器材領域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6家、專精特新企業21家。
根據最新數據,山東擁有2000余家冰雪相關企業,位居全國第二。經濟導報記者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了解到,山東冰雪器材制造企業已初步形成了威海冰雪運動器材、濟寧冰雪運動服飾、德州仿真冰和滑雪模擬器等制造業集聚區,涌現出威海開泰體育、濟寧建華中興等一批細分領域領軍企業。其中,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曾參與冰雪產品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并自主研發了碳纖維雪地自行車及碳纖維滑板等冰雪裝備配套產品。
產業運作提升競爭力
冰雪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痛點亟待破解。比如,季節、氣候因素導致運營周期短暫、冰雪設施利用率低、市場需求旺盛但供給不足、冰雪高端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少等問題。隨著相關利好政策出臺,山東應以產業發展的思路繼續為賽事加碼、地方聚力、產業發力。
“冰雪運動既是冰雪經濟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產品等的重要組成元素和載體。當前,人民群眾消費偏好變化,對消費場景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相關冰雪產品的需求也日益個性化和多樣化,推動冰雪運動與冰雪旅游、冰雪文化以及各種業態的融合發展,需要打造冰雪消費場景和產品。”山東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總體來看,隨著冰雪運動的推廣普及,我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迅速。然而,在高端品牌和競技類裝備方面,冰雪裝備仍處于依賴進口的局面。“目前我國真正有科技創新能力、站在技術前端的冰雪裝備制造企業鳳毛麟角。”徐培明建議,針對冰雪產業發展和人才短缺,國家應出臺體育產業細分領域的專項政策和人才政策,對體育產業提供針對性支持,引導資源向特定領域集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提升產業競爭力。
提升產業運營效能,也成為擺在冰雪企業面前的難題。經濟導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目前濟南周邊多家冰場都采取了冰雪季與非冰雪季平衡運營的模式,部分冰場在春夏秋三季改為游樂場,冬季則通過提升冰雪項目的服務供給與質量、延長項目及場館使用周期帶來收入。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教授王金偉表示,在技術發展和基建升級支撐下,中國冰雪旅游的發展逐漸突破地域和季節的限制,冰雪旅游不再局限于北方,而是向西北、華北乃至南方地區擴展,形成全國范圍內的發展態勢。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意見》提出,強化冰雪經濟要素保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冰雪企業信貸投放,優化評級、授信、審批、貸后管理等信貸流程,有效降低冰雪企業融資成本。
“近日,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推動東北地區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實施方案》,從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4個方面部署了15項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旨在將東北地區的冰雪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冰雪經濟屬于重資產行業,特色金融服務是重要的前置性支持,山東冰雪企業應積極增加金融服務供給,創新盤活存量的金融支持。此外,還可以通過REITs等創新金融服務為冰雪經濟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葳蕤資本創始人王賢良表示。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