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電力市場化改革實施以來,山東不斷創新優化電力市場機制,全面推動電力市場建設與能源結構轉型協調共進。在山東一體化電力市場設計推動下,山東電力現貨市場于2021年12月1日進入長周期結算試運行,創新建立合理補償固定成本的發電側“市場化容量補償機制”、抑制發電企業行使市場力的“事前+事后市場力監管機制”、保障民生供熱與市場競爭的“熱電解耦出清方式”、適應“儲能+核電+生物質”等新興經營主體參與市場等一系列特色市場機制,保障了市場健康運行和能源供應平穩有序。為進一步推動市場建設,2023年,山東在創新完善經營主體入市機制、推動分時價格全鏈條傳導、提升電力市場科學監管水平等方面持續發力,促進電力市場運行成效積極發揮。
在市場機制引導下,截止到2023年底,山東發電側153臺直調公用火電機組(含1臺重型燃機)、2臺核電機組(30%市場電量)、564家新能源場站(其中44座全電量)、24家獨立新型儲能電站、2座風電場與配建儲能聯合主體、3家地方生物質電廠參與市場交易;用戶側101家售電公司(共代理2.55萬戶零售用戶)、5家批發用戶、其他工商業用戶由電網企業代理參與市場結算。年累計結算市場化電量3947億千瓦時,現貨市場出清總電量3813億千瓦時。從山東電力市場參與主體和市場化電量規模來看,各類市場銜接有序,主體多元、競爭有序的電力交易格局初步形成。
2023年,山東通過創新推動分時價格全鏈條傳導至終端用戶,有效挖掘了發用電兩側參與電網調節,度夏期間供需緊張期間,高峰高電價激勵山東煤電機組發電能力提升270萬千瓦、引導市場化用戶晚高峰移峰200萬千瓦,有力支撐了電力穩定可靠供應,保障了能源安全。
在新能源出力集中、電力供需寬松時期,低谷低電價激勵煤電機組深調371萬千瓦、引導市場化用戶午間填谷350萬千瓦。全年累計多消納新能源電量約69億千瓦時,減少煤炭消耗約228萬噸、減少碳排放約165萬噸,有效促進了新能源消納,推動了能源結構轉型。通過容量補償機制,煤電機組年分配市場化容量補償費用250.9億元,有效保障了發電容量充裕性和電力長期可靠供應。
2024年,山東能源監管辦將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等主管部門不斷鞏固提升電力市場建設成效,持續推動各類市場進一步銜接融合,穩步扎實推進電力市場建設和市場監管各項工作走深走實,更好地服務山東省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