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數字經濟發展正成為近期密集召開的各省兩會上的熱詞。
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把“抓實抓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2024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明確提出要“以數字變革新賽道引領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和產業數字化,夯實數字經濟底座。
2023年預計全省數字經濟總量占GDP比重將超過47%,正在扛起全省經濟的半壁江山。圍繞數字經濟新賽道,山東該如何發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以數字變革引領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近日,經濟導報記者專訪了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融資研究所副所長張磊。
經濟導報:2024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20項左右的前沿技術攻關項目,推動15個未來產業集群發展。發力數字經濟新賽道,在增強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張磊:聚焦戰略前沿和制高點領域,立足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圍繞“卡脖子”技術領域,部署重大科研專項,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統籌鍛長板、補短板,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數字技術體系。
在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積極爭創一批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構建企業主導、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合打造一批全國重點實驗室,形成“清單導向+研發協同+政策支持+轉化應用”創新共同體,支持建設關鍵技術研發平臺,繁榮開源生態。
建立數字領域高層次人才需求目錄、數據庫,編制人才地圖,搭建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的數字人才發展制度體系,依托重大人才工程,發揮人才集團作用,加快引進一大批數字經濟、數字技術等領域人才,壯大高層次數字人才隊伍;創新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加大數字應用型人才的培育力度,支持企業開展一線從業人員數字技術及技能培訓,探索設立面向數字技能人才的“云大學”“云課堂”。
經濟導報:數字經濟發展,需要不斷提高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谏綎|目前在新基建方面的情況,您認為該如何推進?
張磊: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山東在新基建方面的基礎優勢,深入推進產網融合,增強發展動能。加快創建全國工業互聯網示范區,開展示范項目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工賦山東”行動,加強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加快產業價值鏈的數字化滲透,支持企業構建智慧互聯的“內鏈”,打通智慧協作的“外鏈”。
推進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建設,夯實產業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鏈條式升級基礎。以提升“存儲算力”為目標,加強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加快布局高性能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以提升“網絡能力”為目標,加快完善“雙千兆”網絡系統,積極創建“千兆城市”,盡快實現5G網絡全覆蓋;以提升“感知能力”為目標,不斷完善融合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建設重要基礎設施統一感知平臺,加快部署物聯網終端。
經濟導報:數字經濟具有消費反向決定生產的顯著特點,應用場景就是數字經濟的“需求側”。拓展融合應用場景,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張磊:要注重靶向突破。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從企業運行高頻急難的問題難點切入,引導領域的業務環節和業務場景需求,打造更多數字化應用場景。注重標桿引領。持續開展“一市一品牌,一縣一特色”建設行動,全方位挖掘、創造、豐富智慧應用場景,形成一批綜合性強、帶動面廣的典型應用場景。注重開放共享。建立“揭榜掛帥”機制,拿出最優質的資源,引導市場主體參與建設運營,為數字經濟發展創造更加廣闊舞臺。
經濟導報: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數據要素價值該如何釋放?
張磊:要把數據作為基礎性資產、戰略性資源,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化,構建采集、標注、存儲、匯聚、管理、分析、應用等全流程數據鏈,讓數據“活”起來,挖掘、釋放數據價值。全面構建數據采集匯聚體系,推動大中小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單位主動積累數據,加快匯聚數據。建立完善數據共享開放體系。建立“云長制”,建設“數字實驗室”,完善數據共享、共用、共連的服務體系,率先在需求強烈的領域推廣示范,盤活各類數據資源,激發“點石成金”效應。
經濟導報:在優化融合發展生態方面,該怎樣給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激發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
張磊:適應數字經濟成長階段、本質屬性及個性化需求,持續改善數字生態,讓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與潛力充分涌動、競相迸發。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態勢下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需求,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探索創新“沙盒監管”、觸發式監管、柔性監管等模式,給予一定的成長包容期,提供更大的創新空間;秉持“法無禁止皆可為”,消除政策性門檻,真正做到“非禁即入”。
加強數字經濟領域的地方立法,做好相關法律規章的“立改廢釋”,研究制定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公共數據條例、數據產權制度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不斷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圍繞特色優勢領域,支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為健全數字經濟標準體系貢獻山東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