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春節前夕,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向各財險公司下發《關于切實做好新能源車險承保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交強險不得拒保,商業險愿保盡保、不得在系統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對特定新能源車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
這背后的原因是一邊新能源車主投保喊難,一邊是車險險企稱壓力大。
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車險拒保的根源在于數據樣本小、保險費率定價難,同時也存在新能源車賠付率高,新能源車險存在虧損或者是低利潤的現實情況!斑@就需要保險公司加速研究創新,推出更適合新能源車的相關產品,使新能源車險產品和服務較以往明顯提升。”保險業內人士張宇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車主續保難
“我去年初換了一輛新能源車,誰想到今年要續保,結果原來的保險公司不給續了!贝汗澕倨,濟南市民曹剛向經濟導報記者說。
曹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第一年的保費是7100元,包含車損險、第三者責任險等商業保險產品。今年快到續保時間了,他多次主動詢問續保事宜,但始終沒有收到相關消息,也沒有任何對應解釋。
曹剛又咨詢另外兩家保險公司,得到拒保的答復后才知道,他被保險公司定義為“高風險”。
“如果說我真的‘高風險’的話,拒保我也認了。但問題是我一年才開了不到1萬公里,就是在市區內代步用,也沒有違章,也沒有出險,也不知道咋推算出我是‘高風險’的。”曹剛不解。
最終,曹剛在朋友的幫助下,在另外一家保險公司以7700元的價格進行了投保,“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座位險等!

經濟導報記者以新能源車車主的身份詢問了多家保險公司的客服,多數客服表示不會拒絕承保,關鍵在于車主對保費的報價能不能接受。不少客服表示,保費到期前一個月會主動提醒車主提交相關資質,通過系統核算下一年的保費。
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客服工作人員表示,保險公司是否承保主要看出險次數,如果達到2次會被拒保。另一家保險公司的客服表示,不看里程數,主要看違章和出險次數。即便在零出險的情況下,保費可能也會上調。
經濟導報記者在搜索引擎上以“新能源車險”為關鍵詞搜索后發現,新能源車車型買不上商業險、續保被拒絕、續保漲價等文章比比皆是,而且在社交媒體上不少類似的話題關注度頗高。
險企承保壓力大
一邊是車主喊投保難,一邊則是保險公司喊虧。
濟南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定損員杜濤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新能源車確實比燃油車的理賠成本高一些,而且電池是一個新的產物,到底應該是修還是換,怎么去鑒定,目前缺少標準!靶履茉窜嚺鰤暮,損壞的不只是一個零部件,可能整體都受影響,所以涉及金額就會更高!杜濤表示。
濟南一家保險公司車險業務一部的經理周小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按之前設計的保險產品,在實際操作中發現新能源車整體保費收入和理賠支出難達平衡,保險公司甚至入不敷出。”
在張宇看來,保險公司之所以不愿承保一些新能源車,原因是新能源車的構造決定了其維修成本(即理賠成本)過高,新能源車的一體化壓鑄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且車身預裝各類傳感裝置;新能源車型更新換代快,一些車型銷量偏少,導致零配件難以量產,這些都導致維修成本居高不下。
中國太保(601601.SH)管理層在2023年中報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車險同比增長65.1%;車險承保綜合成本率98%,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其他財險公司情況也大體相似。
太保產險總經理曾義表示,新能源車出險率高出燃油車出險率近一倍,加上2023年汽車出行較2022年大幅提升,這種情況下新能源車險成本超過了100%,這些都對新能源車的承保成本構成一定壓力。
申萬宏源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平均接近85%,保險公司面臨較大承保虧損壓力。中國保信發布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指出,新能源車的平均保費比燃油車高出21%。2022年新能源汽車保險創新研討會數據顯示,新能源車險綜合成本率(COR)普遍在110%以上。
多家保險公司車險業務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下新能源車險的整體賠付率超過100%,企業面臨較大承保虧損壓力。
解決之道
為了提高新能源車險服務質效,針對新能源車投保、續保難的問題,《通知》明確要求:各財險公司不得拒絕或者拖延承保交強險,不得在簽訂交強險合同時要求投保人簽訂商業保險合同或提出其他附加條件;大型財險公司要發揮行業頭雁作用,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承保新能源車商業保險,確保實現愿保盡保,滿足消費者的保障需求。

《通知》還提出,各財險公司要對系統內新能源車險承保政策和考核指標開展全面排查,不得在系統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對特定新能源車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
張宇認為,保險公司因為缺乏新能源汽車出險數據的支撐,缺乏對維修成本的掌控,為了更好覆蓋風險才出此下策,把拒保和高定價當成自保的武器,但這并不是保險公司的初衷,因為暴利和拒保只會導致車主棄保。只有當保險公司積累起足夠的數據基礎和理賠經驗,并經過實踐檢驗,保費和業務才會回歸到合理的軌道。
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與后市場仍處于“磨合期”:新能源汽車的維修、定損與傳統燃油車存在較大差別,新能源車險的保費標準、定價機制也處于成熟過程中。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使得新能源車險陷入“車主喊貴,險企喊虧”的尷尬境地。
對于險企來說,扭轉承保虧損局面,需要從產品、服務和價格方面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保險公司需要加強對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的調研和分析,了解不同車型的風險特點和技術應用情況,積極探索適合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的產品和服務模式以便更好地制定承保政策和定價策略。
“由于電池損傷占據賠付成本較大比例,部分保險公司準備推出電池險等核心部件的新險種,以控制賠付風險,適當降低保費。同時保險公司還要提升專業儲備,提升新能源車的專業服務水平。”張宇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