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山東的區域經濟正迎來新的發展格局——“頭部陣營”實現新突破,躋身“萬億GDP俱樂部”的城市數量已經增至3個。
與此同時,山東的國家級都市圈也快速擴容。就在近日,山東省政府正式發布了《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加之此前落地的青島都市圈,山東已經擁有兩個國家級都市圈。
“觀察目前全國26個萬億級城市,絕大部分都是通過都市圈的方式來提升引領帶動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安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萬億級城市已經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都市圈的發展則為萬億級城市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強大的輻射效應,成為推動萬億級城市發展的關鍵動力。
以市場化方式推動跨區域合作
“目前,青島和濟南兩大都市圈的規劃都已經出臺,其核心是通過同城化的方式進一步發揮它們的引領帶動作用。”王安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都市圈的形成打破了地域限制,通過與周邊地區的合作,能夠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
濟南都市圈以濟南為中心,與聯系緊密的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濱州共同組成。
《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的發展目標,到2030年,都市圈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8%左右。到2035年,都市圈同城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走在全國前列。
在推動都市圈同城化的過程中,交通扮演著重要角色。《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特別強調,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共建綜合立體交通網。
其中,共建軌道上的都市圈是重要方向。以濟南樞紐為核心,完善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布局,統籌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并做好與城市軌道交通銜接,構建一體化、多層次的都市圈內聯外通軌道交通運輸體系。在都市圈主要通勤方向上構建“環米字型”軌道交通主骨架,積極推進濟濱高鐵、濟棗高鐵、德商高鐵,有序推動市域(郊)鐵路發展,研究推動向有條件的縣域延伸。
同時,推進濟南機場區域航空樞紐建設。加快實施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強化與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銜接,建立泰安、德州、淄博、濱州等市與濟南機場的快速通道,實現都市圈內1小時到達機場。
王安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說,到了都市圈階段,它更多的是依靠市場化方式來推動跨區域合作,不同于過去主要靠行政推動為主。
“因為都市圈的一個核心指標是‘1小時通勤圈’,即可以實現1小時的通勤,從而以市場化方式來推動都市圈跨區域合作發展,因此,在深化合作方面,發展潛力是更大的。”王安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經濟合作、人員流動更緊密
都市圈如今已經成為濟南、青島推進發展的一大抓手。
根據國家發改委2019年2月發布的《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都市圈被明確定義為,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以推動都市圈內各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為導向,推動中心城市產業高端化發展,夯實中小城市制造業基礎,促進城市功能互補、產業錯位布局和特色化發展。”該《意見》特別提到,強化城市間產業分工協作。
都市圈的構建,不僅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更將城市間的產業協同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中提出,發展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共同組織實施產業鏈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工程,協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五千億級產業集群。
同時,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探索建設都市圈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強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顛覆性技術供給。加快建設濟南未來產業先導區,重點突破量子科技、區塊鏈、空天信息等前沿技術創新領域。
同樣,在2023年10月印發的《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也強調產業發展分工協作——堅持數字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方向,強化都市圈內產業鏈價值鏈互動耦合,加快構建梯次分布、錯位發展、鏈式配套、緊密協作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
此外青島還提出,建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突出青島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引領作用,完善都市圈特色化制造業體系,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區。聚焦裝備制造、智能家電、現代海洋等優勢產業,協同推進強鏈延鏈補鏈穩鏈,共同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青島也提到,構建都市圈綜合交通體系。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統籌布局以青島為中心樞紐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融合建設,并做好與城市軌道交通銜接協調,構建軌道交通1小時通勤圈。
王安對經濟導報記者說,經濟圈的時代,輻射范圍較大,一個經濟圈可能跨六七個城市,但區域之間的聯系其實并不是特別緊密。而都市圈真正實現1小時連通之后,讓經濟合作和人員的流動都更加緊密。
都市圈成萬億城市未來發展方向
放眼全國,截至目前,已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數量攀升至14個。自2021年起,國家發改委陸續批復了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武漢等七大都市圈的發展規劃。
2023年,國家級都市圈的發展更是進入了加速階段,短短一年時間內,沈陽、杭州、鄭州、廣州、深圳、青島、濟南等7個都市圈相繼獲得批復,也標志著都市圈的發展進程迎來了又一個新高潮。
盤點這些都市圈不難發現,絕大多數都涵蓋了萬億級城市,構建都市圈也成為萬億GDP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山東,除了濟南、青島以外,還有一個萬億級城市——煙臺,同樣備受矚目。
在王安看來,煙臺未來同樣有可能朝著都市圈或類似的方向發展。不過,目前煙臺面臨的問題是,“其旁邊已有青島都市圈,如何與青島都市圈協同發展。”
王安還對經濟導報記者提到,在26個萬億級城市中,并非所有城市都是自己做都市圈,“例如蘇錫常都市圈,蘇州、無錫和常州整個形成了一個都市圈,其實也可以嘗試以這種方式打造一個更大的都市圈。”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無錫和常州這3個城市都是萬億級城市,三市聯手協作發展,蘇錫常都市圈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大重要板塊。
“目前煙臺的發展中,還沒有提出都市圈的規劃,但從萬億城市的發展方向來看,這應該是煙臺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或者與青島都市圈對接合作,形成青煙都市圈,或者考慮與威海進行合作。”王安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