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12部門日前聯合印發《山東省酒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酒業規模總量和效益水平顯著提升,培育1家營業收入超400億元的領航企業,2家營業收入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2家營業收入超30億元的骨干企業,10家左右具有較強增長潛力的成長型企業,白酒盈利水平穩步提升,啤酒、葡萄酒保持領先地位,產業總規模居全國前列。
構建品牌強大、集聚發展的魯酒產業發展體系
據了解,作為酒類生產和消費大省,山東是我國白酒發源地之一、葡萄酒工業發祥地和啤酒產量最大的省份。目前,全國酒業已經進入優勝劣汰發展新階段,隨著一線名酒和部分區域強勢品牌持續拓展、深入布局,魯酒與頭部陣營的差距不斷拉大,亟須加快變革、提升質效。
根據《方案》,山東將以白酒產業為核心,以啤酒、葡萄酒、地方新特酒為支撐,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進一步凸顯品牌優勢、進一步優化產業生態。聚力實施白酒振興崛起、啤酒鞏固提升、葡萄酒增效提質、特色酒樹強培優、產業融合增進、產業人才引育、綠色低碳轉型“七大行動”,全面提升魯酒產業核心競爭力和高質量發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強勢品牌,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酒生產、研發基地、酒文化基地,構建起“品質優良、品類豐富、品牌強大、集聚發展”的魯酒產業發展體系。
產學研合作廣泛深入,新產品新技術研發能力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國內領先的技術標準和創新品類。力爭到2025年,建成省級技術創新中心1家、工程研究中心3家。
充分挖掘齊魯文化、產區特色和獨特釀造工藝,打造面向全國市場差異化競爭的魯酒競爭新優勢,培育2個國際知名品牌,5個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名品牌,10個左右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品牌,“齊魯美酒”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美譽度持續提升。
依托產業基礎和重點企業,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優化布局,打造集原料種植、酒類釀造、檢驗檢測、產品設計、酒類包裝、品牌推廣、文化旅游等于一體的魯酒全產業鏈條,構建起協作配套、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七大行動”提升魯酒產業核心競爭力
白酒產業實施振興崛起行動,全力塑造“芝香核心產區”“北派醬香主要產區”“中國白酒低度濃香產區”名片,推動山東白酒由“產區名酒”向“名酒產區”跨越。重點支持芝香、北派醬香、低度濃香等加速發展,鼓勵兼香、泉香、魯雅香、瑯琊香、荷香等創新香型錯位發展。支持企業順應消費升級需求,發展優勢特色香型的定制酒、封藏酒、酒莊酒等,開發適合不同消費群體和場景需求的功能白酒、系列白酒,提升產品精準供給水平。集中優勢資源實施“大單品”戰略,擴大高端產品影響力和市場份額,鞏固提升100至300元價格區間中檔白酒市場,開發一批100元以下大眾消費產品,構建“高端牽引、中端支撐、平價補位”的差別化產品供給格局。
啤酒產業實施鞏固提升行動,鼓勵龍頭企業聚焦聽裝啤酒、精釀啤酒、特色啤酒等領域,加速布局中高端市場。鼓勵企業實施倍增計劃,推動高端特色啤酒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支持國內頭部啤酒企業在省內投資興業,優化產能布局、推動產業升級。大力發展綜合性、“沉浸式”精釀啤酒主題旅游新業態,辦好青島國際啤酒節、中國國際啤酒挑戰賽等活動,持續提升山東啤酒海內外影響力,將青島打造為“全球啤酒第一城”。
葡萄酒產業實施增效提質行動,加大對煙臺市“中國葡萄酒之都”、亞洲唯一“國際葡萄·葡萄酒城”等宣傳,打造葡萄酒核心產區品牌形象,塑造全球頂級葡萄酒產區品牌。支持企業采用工業設計植入、跨產業融合發展等方式,打造一批老百姓消費得起、性價比高的葡萄酒產品,引導大眾消費,培育消費熱點。鼓勵葡萄酒企業(酒莊)與旅游、文化、服務、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位、有市場的精品酒莊。
特色酒實施樹強培優行動,積極拓展特色酒市場,加快開發海參肽、阿膠等功能性黃酒和三鞭酒、靈芝酒等高端高質保健酒品類,滿足中高端消費需求。積極拓展椹果酒、石榴酒、露酒、樹莓酒、棗酒等細分領域,培育豐富多元的酒類產品體系,打造消費新格局。抓住“即墨黃酒”列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名錄有利契機,深入挖掘黃酒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通過電子商務、主播帶貨、社群營銷、云游酒企等新業態,積極傳播品牌文化和傳統釀造技藝,擦亮“黃酒北宗”金字招牌。
實施產業融合增進行動,大力推廣青島啤酒“燈塔工廠”、國井“制造云”、古貝春數字化車間、景芝云商、云門智能釀造、景陽岡“智慧酒莊”等先進制造管理模式,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步伐。持續探索酒業消費新場景,推動魯酒產業與齊魯文化、旅游康養、魯菜融合發展。支持名優酒企深挖文化資源,建設酒文化博物館、酒文化產業園、特色小鎮和精品酒莊。大力發展集“釀造參觀、產品品鑒、文化體驗、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工業旅游,支持國井酒文化生態博覽園、景芝酒之城景區、景陽岡酒文化旅游景區等酒文化主題景區品質提升,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線路。
